胡序介老师是我在南开求学时的老师,也是我毕业留校工作后的领导。胡老师把自己的毕生奉献给了南开,他的一生虽然平凡,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任劳任怨地在高教战线辛勤耕耘,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口碑和爱戴。他是践行南开“公能校训”的典范,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他的师德风范也是我们南开教师形象的一个缩影。
谨以此文献给母校百年华诞。撰写此文不仅是纪念九泉之下的恩师胡序介老师,更是讴歌南开园里一代又一代的园丁们爱国爱校,敬业乐群,揽天下英才而育之,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思想境界和崇高精神。
一、胡序介生平简介
胡序介,1930年3月10日出生在浙江上虞丰惠镇的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其父亲胡仲持是当时国内知名的新闻工作者。他的伯父胡愈之是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胡老师曾经在家乡上虞白马湖著名的春晖中学和香港的进步学校求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1948年12月,他追随伯父胡愈之参加革命工作。全国解放后在国家出版总署担任秘书,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8月胡老师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无线电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系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职称。
从中层领导岗位退下来后,胡老师担任电子线路实验室主任,从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实验教学。
1990年9月离休。2016年2月13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二、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的老黄牛
我校的电子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胡序介老师担任物理系无线电物理教研室主任。他勤奋工作、努力探索,为专业发展操碎了心,做了许多开拓性的有益尝试。
学科建设是胡老师首先抓的大事。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制订了无线电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划,使课程和实验室建设逐步走上正轨。他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尊重和依靠朱遐、陈昆源、翁心光、谭冠荣等一批老教授,同时注意调动和发挥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在他的努力下,专业还引进了一批业务精良的骨干教师。
在综合性大学的理科如何办好偏工科的专业,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胡老师传承南开先贤“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去争取国家建设急需的科研项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无线电物理专业承担了“天津港无线电导航系统”、“微波测距仪”等一批科研项目。不仅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还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其中的“天津港无线电导航系统”项目,是我国“四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天津港扩建工程的重要配套子项目。项目总经费100万元,这在1970年代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项目不仅是当年南开大学所承担的国家大型科研项目之一,而且在国内高校也不多见。无线电专业选调了以李文祯、周达明两位老师为首的一批骨干教师,组成了师生结合的导航小分队,深入天津港一线科研和实验。参加项目的师生们急国家建设之所急,发扬“越难越开”的南开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闯过了道道难关,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填补了国内港口导航的空白。1980年通过了交通部技术鉴定,获交通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并成功地实现了“产学研”转化。胡老师身先士卒,经常亲临一线指导。在现场他与师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多次登上万吨巨轮出海做测试实验,帮助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胡老师为导航项目的完成功不可没!
胡序介(第一排左二)与无线电专业师生合影(1975)
1982年-1987年期间,胡序介老师担任物理系主管行政和后勤工作的常务副主任。当时的物理系是南开大学少有的几个大系之一,共有四个专业,四个工厂(车间),一千多学生,三百多教职员工。
胡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第一个到达办公室的是他,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还是他。胡老师的工作作风是低调务实,不事声张,脚踏实地,事必躬亲。凡是经他手办的事,都会做得踏踏实实,滴水不漏。下班不准时回家,师母为他做的饭菜凉了再热,热了又凉,女儿来办公室催他回家是常事。并非胡老师不守时,而是需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
有一次系里请一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胡老师负责迎送和接待工作。那位专家第二天要赶去上海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系里负责替他买好飞机票。下午胡老师派系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去办理机票,可到了下班的时候还没见回来。当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无法联系上购票者。胡老师十分着急,因为天津飞上海的航班是第二天早晨八点起飞,要是买不到机票延误了外国专家的行程将会影响校际合作,甚至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高度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驱使他不由自主地骑上自行车,摸黑赶赴位于黄家花园的天津民航售票处…… 当他亲手把飞机票送到专家楼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美籍专家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感动万分。
时任物理系主任、我国著名的光学专家、中科院院士母国光先生曾经风趣地调侃:“有胡序介这把‘大壶’摆在系里,管保你随时能够喝上清香的热茶,我的心里感到很放心。”母先生幽默地把胡老师的昵称“大胡”叫作“大壶”,正是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褒扬。胡老师就是这样忘我地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甘愿当铺路石,甘愿为人作阶梯,无怨无悔地为教学和科研保驾护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
三、教书育人,辛勤耕耘的好园丁
胡老师在母校任教三十多年,是一位称职的人民教师。离开系副主任的岗位后,1987年起他担任电子科学系电子线路实验室主任。胡老师一心扑在电子线路的实验教学上,非常注重于教书育人和教学创新。
电子线路实验室不仅承担着本系无线电、电真空、半导体三个专业的课程,而且还有校内物理、化学、数学等理科学生的公选课。借鉴兄弟高校经验,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胡老师编写了实验教材《模拟电路实验》和《数字电路实验》。他编写的教材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沿用了多年,深受学生欢迎。
当时电子线路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只有20套,上课时间一般都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工作日安排不开,经常是周六周日加班。胡老师以实验室为家,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由于当时学校教学经费不足,投入实验教学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实验室有限的设备经常发生故障,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胡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发扬南开人“顶”着困难上的精神,他一不等二不靠,带领实验室的老师们自力更生解决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他们不辞辛苦利用课余时间,自制实验教学仪器“锁相放大器”2台,解决了新排实验的急需。他们还自己动手维修仪器设备,经常从报废的设备中拆下还能用的部件,重新改装组合。粗略估算经他们修复的仪器设备,如SBT-5示波器、XD-2信号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等不下几十台套。
1980年代开始,国内高校出现了考TOFEL、GRE去欧美和西方国家留学的潮流。我校学生也不例外地受到影响,学生中一度出现了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觉察到这一苗头后,胡老师经过认真思考认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应用型学科,光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必须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他利用课内课外的一切机会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无线电专业有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一心想着出国,一度对实验课程不感兴趣。胡老师不厌其烦地对他进行开导和兴趣培养,还从实验技术和技巧上对他进行深入细致的辅导,使那个学生从不喜欢实验转变为电子竞赛的骨干,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突飞猛进。本科毕业后该学生如愿去德国留学,现在是某国际著名公司的技术骨干。说起那段往事该学生至今仍非常感慨,由衷地感恩胡老师对他的谆谆教诲。他说是胡老师引导他喜欢上了科学实验,使他因“公能”兼备而受益终生。
1990年9月,胡老师离休了。他谢绝了学校的返聘,但仍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关心和支持着他毕生热爱的教学事业。离休后的头十几年,他经常去自己曾经工作过的物理系和电子科学系,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建设出谋划策,并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物理学院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原主任高立模老师告诉我一个感人的故事。
1999年前后,物理学院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购入一台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的仪器。该仪器是模块化的,可以分为相关器、同步积分器、多点信号平均器等分别进行实验,最后可以组成一个准锁相放大器对微弱信号进行测量。但是当时缺少一台质量较高的锁相放大器,严重影响了新实验编排的进度。
正当高老师为此犯愁的时候,一天他在校园碰到了正在散步的胡老师,胡老师既是高立模的老领导,又是亦师亦友的好朋友。高立模向他汇报了近期的工作和遇到的困难。胡老师听得很认真,并若有所思地低头思考着什么。
第二天一早,胡老师兴冲冲地来到第三教学楼,向高立模提出了自己动手研制锁相放大器的建议。他认为利用实验室既有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利用闲置的某些零部件是完全有可能做出来的。胡老师的建议犹如醍醐灌顶,使高立模眼前一亮。胡老师又毛遂自荐地对高立模说:“只要你信得过我,我愿意义务承担研制任务,帮你们做一台。反正我空着也是空着,就算为基础物理实验贡献一份余热吧!”显然胡老师的这番肺腑之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高立模非常感动。
此后,胡老师便起早贪黑地辛勤工作起来。一个七旬老人以严谨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差不多用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义务为近代物理实验室研制成功了一台锁相放大器。这台仪器曾在高温超导实验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胡老师人虽离休了,但他的心并没离岗,他那种热爱南开、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四、助人为乐,关爱群众的贴心人
助人为乐,关爱群众是胡序介老师突出的优秀品质。无论是同事、学生,还是邻里、朋友,不管谁遇到了困难,他都有求必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温暖。
1975年前后,朱遐教授在山西太谷701厂出差的时候,突发脑溢血,病情危急。胡老师问讯立即赶赴山西慰问,并想方设法帮助联系好北京最好的医院和医生。经过及时抢救和积极治疗,朱遐教授转危为安,并很快得到了康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无线电教研室中年骨干教师仇喜庭罹患恶性脑瘤,先后两次做开颅手术。胡老师视患病同事为手足兄弟,他多次解囊相助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极大的帮助。仇喜庭住院手术期间,他还组织教研室的年轻教师轮流去医院值班护理。长期患病使仇喜庭家庭发生了很大的经济困难,他依靠组织的力量,通过多方周旋和协调,帮助解决了许多问题,克服了不少困难。仇喜庭弥留之际用颤抖的双手紧紧抓住了胡老师,虽然已经不能说话,但从他的两行热泪足可以看出其无限感激的心情。
在胡老师担任无线电教研室主任和物理系常务副主任期间,遇到过几次教职工加工资的机会,当时是按教职工总数的5%比例评优升级的。
胡老师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资格非常老。1955年以“调干生”的身份从国家出版总署考入南开大学读书,他是带着工资上大学的。但从那时候起,他的工资几十年来从来没有涨过。主管领导认为不管怎么说,于情于理都应该给他涨级,几次把机会给了他,但最后都被胡老师谦让了。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不仅看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而且想得更多的是稳定教师队伍,让比他更困难的骨干教师增加工资待遇,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同样的情况也多次发生在职称晋升上。每次他都以“稳定教师队伍,加强学科建设”的大局为重,大力培养和举荐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为此,他可以废寝忘食地帮助别人整理材料,也可以替别人据理力争,却很少替自己去活动,几乎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他心里装的都是工作和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从我1973年9月进入南开读书起,一直到胡老师逝世的四十三年漫长的岁月里,他给予我很多关爱和帮助。上学时他教育我要以周恩来学长为榜样,为中华崛起奋发读书;留校工作后他谆谆告诫我当好教师,首先要学习做人。为了提高我的业务水平,他几次选派我外出学习进修。在工作方面,他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生活方面他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当我的爱人工作调动时,是他热心相助,帮我联系成功了天津市一机局下属的一个单位。
胡老师的晚年与女儿一家住在一起,他饱受多种疾病困扰,尤其是腿部的静脉曲张使他行走不便,痛苦不堪。2015年12月28日我去“阳光100”小区看望他,带去了他最爱吃的浙江家乡土产“糟鸡”和龙井茶叶。胡老师握住我的手,用他特有的“慢节奏”语速与我用家乡吴语聊天。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是我与恩师的诀别,两个多月后他就因病跨鹤西去了……
胡序介老师是我在南开有缘相逢的恩师,是我所尊敬的师长。
我将永远怀念他。
胡老师(右)与胡师母的合影(2015年12月28日)
李文祯、高立模、冯鸿辉、周达明、徐晓黎等老师和胡老师的亲属为本文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写于2019年4月12日
【作者简介】张立民,1950年8月出生,浙江慈溪人,中共党员。1976年12月从本校无线电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2011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