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南开的故事】彼岸观源——南开女学者胡隽吟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9/09/24 阅读次数:

  编者按:南渡北归育人杰,青春百年再出发。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无数人与南开相遇,或在这里经历成长,或在这里奉献韶华,抑或只是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一个南开人。写出你的南开故事,让它成为南开的历史。

彼岸观源——南开民国女学者胡隽吟

吴若明

  几年前,当我在德国海德堡留学时,一位德国艺术史老师向我引荐了他的项目合作人——傅复生女士(Renata Franke)。我在去柏林时专程拜访了她,静谧雅致的居所中,陈设着古典的中国式家具,让人倍感亲切。

  去之前也曾略听得一二,知晓她的祖父是福兰阁(Otto Franke),汉堡大学汉学系的建立者。父亲是傅吾康(Wolfgang Franke),是福兰阁幼子,家学渊源之下也成为汉学家。她的母亲是一位中国人——胡隽吟(1910-1988),生于安徽寿州,说来与我也属同乡,不觉多了几分亲近。谈话间往昔如是,宛若昨日事……


  胡隽吟于宣统二年1910年生于安徽寿州,幼年时期举家迁往天津,住在天津东南城角内丁公祠邻屋。外祖父曾在天津任职,参与成立天津第一所女子学校,其母亲和姨母都曾乘轿上学。母亲常教她读书识字,对她影响颇深。胡隽吟虽有大家闺秀之风,亦不乏个性。比如曾被要求裹足,自己却总夜间悄悄放开裹足布,家人亦不得不终弃此事。读书,反是不需督促,自己积极争取的事情。在天津时曾上普育小学,并自己去偷偷考取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因不收学费,家人遂也应允。毕业后又考取南开大学继续读书,1928年入大学预科,主修教育心理学,1933年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入学时曾因学费遭到家中反对,后幸得母亲典当陪嫁首饰,交了学费。后来又获得奖学金,并担任家教,终于完成大学学习,且后来分担家中妹妹学费。

  胡隽吟与德国渊源甚深,其父亲胡万吉曾在德国柏林留学,攻读林科专业,惜归国后适逢军阀混战,未能学以致用,多任文官之职。胡隽吟女士从南开大学毕业,曾执教于天津安徽中学,后应寿县教育局之需,回乡参与创办师范学校。后收到天津南开中学喻传鉴之邀,终回天津,任教南开中学。在抗日运动中,南开大学和中学都有激烈游行及宣传,南开大学被日军轰炸,南开中学被日军洗劫,校舍充当马厩。胡女士所幸不在津,却因学校及宿舍均被炸毁侵占,遂不得不辗转至北京,在蒙藏学院教授英文为生,同时协助辅仁大学德籍教授艾克(Gustav Ecke)先生查找明代版画资料,自此结缘德国。1939年中德学会秘书傅吾康先生约其为学会杂志《中德学志》译稿,中德学会本是1933年由中德学者成立并经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一个学术机构,由德方资助。但因1937年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大部分会友及负责人南下抗日。留在北京的少数成员继续坚守,维持学会的纯学术性发展,免受日军及伪政府的干涉。胡隽吟女士正是此期留在北京的人员之一,很多译文也在此期完成,多收录于此后编著出版的《德国学术论文选译》。1941年她接任《中德学志》常务编辑,从此全身心投入中德文化工作。

  如果说传道授业、译书著文是胡隽吟女士的事业追求,那么在爱情之路上,胡隽吟女士也怀有梦想。她自南开大学毕业后,按家族婚约成亲,先生后因病在京治疗,她也常伴左右照顾起居。后来在京执教,也身兼数职,照顾夫君至痊愈,然先生移情别恋,两人终散。

  爱情的挫伤也曾让她心灰意冷,因其此时已任《中德学志》编辑一职,遂全身心投入20世纪初德国汉学文章的编译和东西文化交流工作中。独立上进的胡隽吟女士一直受到傅吾康先生的爱慕,并表达了自己的求婚之意。在工作中她和傅吾康先生的感情也在慢慢升华。看似美好的跨国婚姻也是困难重重,特别是当时德国的纳粹政党主张民族血统的纯正,排斥异族婚姻,不可否认这潜在的担忧。幸运的是,傅吾康先生认为纳粹是逆行而必败,跨国婚姻正是对纳粹的反抗,反法西斯的表现。这样的思想潜移默化的感染了胡隽吟,二人于1945年3月3日在京举办中西结合的婚礼。

  战争结束后,中德学会解散。傅吾康在北京辅仁大学执教,胡隽吟在北京市社会局工作,负责救济事宜。1946年7月她们生下了女儿,正是我认识的这位傅复生女士。这时期胡女士的父亲等家人均辗转至四川,傅吾康赴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任教,胡隽吟也在四川大学教育系执教,主讲心理学及教育学。1948年,傅吾康被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朱光潜先生聘为德文组教授。次年,又得一子。适逢德国汉堡大学请傅吾康归国任汉学系主任,胡隽吟便在百般不舍中离开祖国,随夫远赴德国。

  胡隽吟女士在德国一方面协助傅吾康学术研究,同时教授中文,多次应邀举办讲座。尤值一提的是,胡隽吟女士还有极高的京剧造诣,既通晓理论,亦擅长唱京剧,曾在汉堡大学开设了京剧课程。胡女士还多次参加欧洲中国学术研讨会、欧洲历史学会等学术会议,并做会议发言。1957年傅吾康受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之邀请,举家迁往美国,胡隽吟也参与研究。此后,胡隽吟随傅吾康曾到访过东京、吉隆坡、新加坡等各地,特别是在傅吾康任马来西亚大学客座教授的三年任职期间,胡隽吟在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开设中国古典文选、京剧艺术、白话文等多门课程,备受欢迎。后回到德国,胡女士受到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主任张聪东教授之邀,成为法兰克福大学的正式教员,并担任文言、白话及口语课程。

  回顾胡隽吟女士的一生,事业多围绕文化教育、中国艺术。很多时候还有传统思想影响,跟随傅吾康辗转多地,协助先生学术研究。但其在南开大学接受到的教育和新时代女性独立的思想亦让其在人生走过的不同地方,留下自己独特的声音,展现自己的能力。如果说,南开大学总是一个人让人时刻心系的学校,胡隽吟女士也正是如此。她对南开大学亦怀有深情,1981年她举家回国探亲,专程赶到天津,并在10月11日带傅吾康参观南开大学,引荐给南开师友。10月17日还在天津参加母校校庆。而南开大学的学习,更成为其孜孜不倦的教学生涯奠定了基础。天津的京剧之风又让其多才多艺,更显东方才女魅力,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2017年我在南开工作时期,恰逢傅复康女士来北京旧居小住,并对一些书籍整理。得知我在其母亲的母校工作,傅女士特意寄送两本书籍,以及一些母亲照片,托我转赠其母亲母校留存。一本是其母亲翻译编著的《德国学术论文选译》,后来在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李雪涛教授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杜卫华副教授交流中,两位研究德国汉学的专家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均作出肯定,并收存复本。另一本是在胡隽吟女士和傅吾康先生的古稀之年贺岁文集《奇——傅吾康教授伉俪七十双庆贺册》,书中饶宗颐等多位先生均做诗词祝贺。文学院的沈立岩院长亲自联系,转交南开大学档案馆收藏。颇值一提的是,南开大学档案馆的魏茜老师还从南开大学的档案中找到胡隽吟女士1929年(民国18年)入学南开大学的成绩单。2018年初我再来柏林访学之际,亦将这份珍贵的成绩单和南开大学档案馆的捐赠证书转交傅女士,一段往事,浮现眼前。

  记起和傅复生女士初次见面时,适逢我在联系归国事宜,南开大学恰好是重点联系的学校之一。2018年再次在柏林相遇时,我已在南开执教,还在胡女士曾就读的文学院,翻看着几案上的两本书,追忆这位南开才女胡隽吟的民国往事,一时间,百感交集。人生,何处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