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100年】我与校庆晚会


更新时间:2019/04/11 阅读次数:

编者按:今年,南开大学迎来了百年校庆。在百年历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是南开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激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学人,“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的校歌唱响海内外。南开大学以其在海内外巨大的影响力和为国家、民族的卓越贡献,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引来四面八方关注,南开大学特与《今晚报》联合主办“南开大学100年”征文,旨在从多侧面、多角度讲述南开故事、传扬南开精神,同时厘清、钩沉南开大学创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关文献档案、人文故事、亲身经历等,均可组织成文,欢迎海内外南开人、南开人的亲属友朋以及关注南开大学的作者惠赐佳作。来稿择优在《今晚报》副刊、专刊发表,连同部分未发表作品,适时编印成集,纪念南开百年。来稿请发送电子邮件至:nkdx100@126.com。

 

我与校庆晚会

刘 武

我曾在南开大学读书、任教十二年,后进入中国青年报社,也常常到母校采访。这里我想说说自己参与几次校庆晚会活动的经历。

大约1999年初,我在南开采访后,找到校史办梁吉生老师,跟他说想写一首歌颂南开的诗歌。梁老师非常支持,当即送我一套两册校史资料集。回家后,我花了几天时间慢慢读完。这两本书只写到1949年,我又想方设法找到一些书籍、报刊,把母校从1949年到1998年发生的大事梳理了一遍,然后才动笔。

当时我还有很多采访任务,要及时写稿发稿,我就在完成报社的任务后,全身心投入诗歌的写作中。大概断断续续写了一两个月,终于完成了这首两三百行的长诗。题目拟了好几个,比较来比较去,还是《南开颂》最简单明了,最意味深长。

不久,负责筹划80周年校庆晚会的田雨老师找我商量做些什么节目,我就把这首长诗交给他。这之后,我并没有参与晚会的组织、排练,直到晚会演出时,我看到了一个豪华的阵容来推出这首长诗。四位著名朗诵家朗诵了大概半小时,高潮迭起,成为整个晚会的亮点。

几天后,我专访当时的校长侯自新教授,采访结束后,特意把一份打印好的《南开颂》和一个录入这首诗的硬盘送给侯校长。侯校长高兴地说,他会把这份礼物送给学校档案室珍藏。

很快,又到了2004年,母校准备筹办85周年校庆晚会。东方艺术系的赵均老师找我索要了《南开颂》的诗稿,说要以此策划一个音舞诗的开场节目。这次我没有参与节目创作,只是负责给主持人写串词和台本。

一晃五年又过去了,迎来了90周年校庆。2009年3月12日,校庆办公室专门给我发了一封邀请函,请我加盟交响诗歌晚会创作。19日,创作班子成员第一次开碰头会。巧的是,这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一起合办“中华颂”活动,要求南开大学出一台节目,校领导就决定将校庆晚会与“中华颂”活动结合起来,做成一台以诗歌朗诵为主的晚会。

我思考再三,提出这次可以采用小诗剧的方式,带有情境表演,并穿插歌曲演唱。大家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仍然让我创作诗歌。我回京后,花了两个月时间,写完五段诗剧,总计将近三百行诗。

这些年来,还有其他校友找我要过包括《南开颂》在内的诗稿,说是想参考着搞朗诵演出。2017年夏天,应田雨老师要求,我还为母校当年的毕业晚会写过一组诗歌。2018年12月初,我参加校基金会举办的答谢晚会时,老校长张伯苓先生的孙子张元龙对我说:“你写南开的诗歌非常感人,给大家印象深刻。”

今年欣逢母校百年校庆,我又应邀参加了校庆晚会的策划、创作,我感觉这次晚会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意义更深远,我有信心与其他伙伴一起,为百年南开奉献一台更精彩、更璀璨的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