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校友事迹 庆建党百年 | 孟祥飞:逐梦“天河”打造“国之重器


更新时间:2021/07/01 阅读次数: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南开党员校友始终勇担使命、冲锋在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书写了秉公尽能的精彩人生,践行了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党的旗帜增添了光彩,他们的模范行动,展示了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开校友总会推出“颂校友事迹 庆建党百年”系列报道,通过展示南开党员校友先进事迹,颂扬他们的精神风范和突出业绩,激发广大校友爱党、爱国的热情,激励更多校友见贤思齐,学习榜样,创先争优新征程,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人物简介

孟祥飞,1979年出生,南开大学2003级理论物理专业硕士、2006级理论物理专业博士校友,2013年至2015年在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中共党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支部书记、应用研发部部长。长期负责我国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研发与开拓,实现其在航空航天、气候气象等数十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最美奋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

3C516

他是虚拟数字世界的“建筑师”,他是软件代码的“绣花匠”,他是呈现数据价值的“创意师”……立足于“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开拓,他和科研团队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的“超算模式”,开拓了超级计算机在产业、科研、学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天河”超级计算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他就是孟祥飞,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我国“十三五”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领域最年轻的项目负责人。


牢记科技强国使命

由于国内科研条件相对薄弱,无法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孟祥飞曾公派留学美国。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差距深深触动了他的使命感,在国外研究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的时候,他毅然选择回国。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孟祥飞不计个人得失,在没有任何工资待遇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的研制和首个国家级超算中心建设中,并带领支部党员和团队成员,锻造出一支中国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青年近卫军”,十年磨一剑,铸就“大国重器”。2017年他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并走上“党代表通道”,有力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创新突破的质疑,指出中国科技强国正在全体科技工作者一代代接续奋斗中实现。他还登上中央电视台“开讲啦”全国青年公开课讲台,开讲中国超级计算数十年艰辛发展历程和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

勇挑科技攻关重担

孟祥飞和团队成员一起从改造机房、安装电缆、机柜等“体力活”做起,一个个上吨重的机柜要用肩膀分毫不差地部署到位,通信布线要在离地仅60厘米高的机柜下方完成,近40度的高温他们躺在地上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保障天河的运行,他白天和大家一起开展技术攻关,晚上再为“天河”值班保障,实在累了、困了,就在装服务器的纸箱上躺一会儿。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用7个月时间完成了国外要用1年甚至1年半时间才能完成的安装任务,保证了“天河一号”于2010年研制成功,并取得世界第一的突破。

当“天河一号”排名世界第一的消息传来后,许多人为之欢呼,但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媒体的质疑接踵而至,认为“中国就是造了一台为排名的大型游戏机”。言外之意,天河纵然速度再快,如果没有应用到创新和产业领域,也只是一个摆设。对于中国来说,此时做好应用才是在世界超算领域真正立足,与世界强国竞争的关键。孟祥飞又投入下一场攻坚战。刚一“开战”,就遇到了“拦路虎”。如何让自主的超级计算机与应用软件兼容成了摆在他面前的新挑战。当时一个国际通用的药物研发软件无法在“天河一号”上运行,他白天调试,晚上“刷夜”,用了20多个日夜,经过数千次编译、调试、排查,终于在几十万行的软件代码里将一个不起眼的变量“揪”了出来,为后续天河在药物研发领域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际聚变能源开发ITER计划项目,开发国际首款大规模异构并行模拟软件,使“天河”成为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重要支撑平台;构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分辨率雾霾预报准业务化平台;负责组织研发自主石油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平台、中国“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计算平台等,使“天河”真正做到了“中看又中用”,并引领了中国“计算驱动创新”的新阶段。

引领科技自立自强

孟祥飞依托技术牵引,全面开拓了中国自主“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让“天河”的超级算力真正能为各个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领域提供创新动力,“只懂计算机远远不够,必须要对具体应用领域有专业理解。”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只有学习。上下班的路上、出差的路上,都是他的“自习”时间。同时,他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开拓新领域、挑战新知识,强化交叉创新能力,打造矩阵式创新团队,而他则阅读了上百本各领域专著,汇总、整理专业资料超过150万字。就是这种执着和坚持,实现了“天河”大到可以计算宇宙的形成演化,小到可以模拟一个个原子组合成新材料的过程,而超级“数值风洞”成为可以仿真大飞机飞行、高铁奔驰的平台等,这让“天河”在航空航天、基因科技、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数十个领域广泛应用,每天完成计算任务近万项,累积支持中国各领域重大创新突破和成果超过2500项,“天河”真正成为了“超级大脑”,引领中国科技一步步走向自立自强。

“中国超算40年创新之路没有‘休止符’,只有‘加油站’。”孟祥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