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江:学习车铭洲教授“以学生为贵”的教育理念


更新时间:2021/05/13 阅读次数:

学习车铭洲教授“以学生为贵”的教育理念

——《哲学与师道》编后记

2021年4月1日,车铭洲教授遽归道山。车老师是著名哲学家,在西欧中世纪哲学、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方面做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代表作《西欧中世纪哲学概论》《现代西方哲学五大思潮》以及与王守昌合著的《现代西方哲学概论》具有永久的学术价值。车老师也是卓越的教育家。作为教师,他给南开大学哲学系的“新三届”打开了与现代西方哲学家对话的窗口。送别车老师时,77级同学说:“您的哲人智语一直是大家回忆南开生活的重要谈资,您的迷人风采已经铭刻于我们对‘南开教授’的美好记忆”;78级同学表示:“我们将以您为榜样,继续沿着唯人格、唯友情、唯务实、唯理性与包容之路前行”;79级同学说:“您是我们永远的班导师。”作为系主任,他为南开大学政治学的发展做了全面长远的规划;作为法政学院院长,他推动了学院实体化,促请相关领导赞同,把学院正名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作为教务长,他主持设计并全面推动完善了南开大学的学分制。作为教育家,车老师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特别值得教育界同仁学习的是他“以学生为贵”的教育理念。

18BE7

车老师2019年5月15日手书了两份遗嘱,一份给独子,一份给学生。给学生的遗嘱题为《感谢学生朋友》,第一句话是:“我作为教师,总是以学生为贵,关注和牵挂学生的发展和成功。”以学生为贵,就是以学生为目的。车老师的北大毕业论文写的是康德哲学。康德说:“你应当这样做,每时每刻都把人性——不论是你个人的人性还是任何另外一个人的人性——同时作为目的,绝不仅仅当作手段。”这是车老师教育理念的哲学源头。这个理念是他服务南开59年的主旋律,他的教育实践光辉地体现了这个理念。

8994

《哲学与师道》(当代世界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总结了车老师的教育理念,记录了他教育实践的点点滴滴。书中讲的哲学,不是深奥的哲理,而是闪耀在生动故事中的思想火花;不是晦涩的思辨,而是哲学的本意——爱智慧;这里的爱,指的是向往与追求。书中说的师道,不是抽象的师说,而是具体场景下亲切的轻轻点拨;不是宏大的理论,而是师道的真谛——爱学生;这里的爱,指的是珍惜与鼓励。书的扉页题辞是: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师道的真谛是爱学生。这是一本独特的书。

这本独特的书,出自一个独特的作者群体,出自23位作者之手,更出于23位作者之心。书中收录了车老师的两篇文章,都不直接谈哲学,但都以深厚的哲学修养为源头;都不系统论证师道,但都以他的毕生实践为根基。其他作者是车老师的学生,最年轻的刚过不惑之年,最年长的已近古稀,他们接受车老师教导的时间,从1974年到2021年,跨越近半个世纪。学生的生涯五彩缤纷,有治学的,有做实业的,有从事人工智能研发的,也有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治学的居多,研究领域包括语言哲学、政府过程、人权理论、经济发展、地缘政治、宋明文化、中外交流、青年教育。假如采用流行的作法,根据作者的学术职称估计一本书的学术价值,这本书的得分大概会进前百分之一。然而,本书的独特价值无法用任何量化指标衡量。它的独特,在于文字中蕴藏的“以学生为贵”的教育理念,在于由这个理念衍生的师生真情。

什么是“以学生为贵”呢?

“以学生为贵”,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尊重是基于自信的信任。车老师的《郑昕教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要妙”》是本书的首篇,他回忆了在北大读书时向郑昕先生求教康德哲学的往事。学生不懂,盼望老师传道授业解惑,郑先生却邀请学生一起看电视,一面静等学生自己用功,一面提供英文参考书,但闭口不谈康德。学生反复苦读,终于在原始森林中独辟蹊径闯出一条小道,郑先生才顺势把学生拉到他站立的学术巅峰,让学生看得更远更宽。学生尚未下足功夫时,郑先生并不说学生修炼火候未到,以免学生气馁;学生锻炼、发挥、体验了自己的思辨实力,郑先生才挑明一条重要的教育真谛:“我知道,学生总是希望老师领着读书,但是教师指导研究性工作,主要的责任不是帮助学生读书,实质上,读书也是无法帮助的。学生必须自己读书,在读书中读懂书,在读书中学会读书,这项功夫是不能由别人替代的。你已经读了不少书,肯定有体会了。而且,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会读出属于各人的新东西,这正是读书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教师若给学生讲书,讲出的只能是教师个人的一种观点,很可能会妨碍学生产生他自己的新观点,也就失去了读书的真正价值。”车老师在南开带了几十名研究生,他指导自己的学生,正如郑昕先生当年指导他。

“以学生为贵”,就是用心发现学生的长处,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识,比学生本人更早更清楚地看到学生的潜力。在普通意义上,慧眼识珠,是明珠尚未大放异彩时预见其光彩照人;伯乐相马,是千里马与驽马并驾齐驱时明辨高低。车老师的境界更高一级。在他这里,慧眼识珠,是在每个学生身上看到独特的才能与价值;伯乐相马,是预见到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千里良驹。他的识人智慧,根底是以学生为贵的仁心。车老师承认,他的缺点是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对他的学生来说,老师的缺点是莫大的福气。一些良好品质,学生向往有,但暂时还没有,车老师却已经看到了,表示称许,学生于是加倍努力,慢慢地就培养出了自己向往的品质。

“以学生为贵”,就是尽心尽力鼓舞学生成才,引导激励学生充分开发潜力。尽心尽力,因为学生是国家的人才,教师有义务助学生人尽其才,成长为国家建设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尽心尽力不是大包大揽,是鼓舞。车老师说:“中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涉及到了教学的内容,没有说到教学的方法。我更同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观点,他说:‘伟大的刺激和鼓舞是一个教师的主要功劳,主要影响方式。’依据这种观点,传授知识和解答问题,只是一种手段,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刺激者和鼓舞者。教师如钟,学生学习如撞钟,轻撞则轻响,重撞则重响,不撞则不响。”鼓舞不是空洞地喊加油,是精准巧妙的指导。车老师关心爱护学生,自然严格要求学生,但他的严格表现为“点拨”,轻轻地因势利导,不硬推,更不逼迫。他让学生“全面掌握英语”,听上去很轻,但显然不是个轻巧的要求;“学到高水平才有用”,听上去也很轻,敲在响鼓上,却是一记重槌,告诫有才能的学生不要浅尝辄止。车老师的鼓励,也是根据亲身经验艺术地激励学生“真想学”,具体指导学生怎样做到真想学。他告诉学生,真想学,就不在乎别人学不学,也不在乎别人学得怎么样;真想学,就会努力学好,不满足于差不多;真想学,就会对自己有耐心,既不急于求成,也不轻言放弃;真想学,就更看重能力的提高,而不计较知识的多少。车老师这样总结他的育才之道:“教师的作用主要不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或技术,而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主动学习和创新的人生态度,形成主动成长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果教师没有能力和方法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课程就不感兴趣,听课没有激情,在课堂上精神处于休眠状态,学生也就学不到什么东西,教师也就受不到学生的尊敬,从而失去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以学生为贵”,就是因材施教,既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又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求学之路不是平路,也不是简单的上坡道,而是分为不同阶段的攀登。车老师说:本科生要学会读书;硕士生要学会批判;博士生要学会创新。在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教师发挥不同的作用,但目的相同,就是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独特兴趣,培养自己的独特能力,建立自己的独特优势。车老师的学生各有独特的成长过程,回忆老师的教导,记忆深刻的关节点独具特色。但是,他们从车老师那里得到的教诲有两个共同特点:那一刻,迷梦惊醒;从此后,笃信力行。车老师对学生的指点,都是平平常常的话。然而,在具体的语境下,恰好是心存疑难的学人苦苦寻觅的答案。“那不重要”,是提醒学生不要被时尚的风沙迷住眼睛;“要适可而止”,是给学生有点发热的头脑抹上的一点万金油;“做你有兴趣的事情”,是鼓励学生不理会世俗标准,做最好的自己。

“以学生为贵”,就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把各个教学环节都视为手段。授课是教育手段,自不待言;把考试也当作教育手段,却是以教育为志业者应该追求的境界。“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描述的似乎是常态,但用车老师的教育理念衡量,不仅不正常,而且可以说是病态。考试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因为考试对学生是激励,让学生有动力积极学习。但是,考试绝对不应该是对付学生的法宝。按照以学生为贵的教育理念,考试应该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法宝。设计试题,是加深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手段;判卷打分,是了解自己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手段。假如以考试为对付学生的法宝,那就把学生当成了对立面,以考倒学生为成功,甚至以考倒学生为光荣。实际上,学生被考倒,恰好证明了老师的失败,甚至失职。

“以学生为贵”,就是把学生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为学生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以学生为贵,就不在乎长久等待学生的成功喜讯,不在乎学生是否在成功时想到了老师,甚至不在乎学生是否及时把成功的消息告诉自己。车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是满意的。2015年,回顾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半个世纪,他欣慰地说:“老师最高兴的无非就是学生超过了自己,学生都成材了,都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这是老师最高兴的事。”老师为学生成材倍感欣慰,学生为自己健康成长由衷感谢老师。但是,学生的感激往往来得很晚,甚至有时难免来得太晚。学生学知识长本领,谋生存求发展,需要很长时间;学生学会感谢老师,学会表达感恩,也需要很长时间。老师的恩德,总是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学生成熟了,才能真正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的:“年轻时,我们认为,如果某人某事对我们一生有重大影响,事情一定会轰轰烈烈地发生,人物必定在鼓乐齐鸣中登场;年老了,回顾以往,才知道一切都悄悄然,蹑手蹑脚从后门溜进来,几乎察觉不到。”身为教师,如果不“以学生为贵”,就难免短线看待师生关系,就难免觉得教师是无人感激的职业。“养儿方知父母恩”,这句道尽无尽甘苦的话,也完全适用于师生关系。好老师不要求学生回报,正如负责的父母不要求子女回报。父母不要求子女回报,是因为明智,以子女的幸福为幸福;老师不要求学生回报,是因为境界,以学生的成功为成功。

“以学生为贵”,就是器重学生的能力,珍惜学生的回馈,把一代代学生的疑问化为自己学术不断精进的动力。车老师说:“大学里有学生,有教师,谁是钟?谁是和尚?和尚肯定是学生,钟是老师。钟自己不能发声,学生要是不撞,钟就不响。老和尚是个钟,老师是个钟,看着很神秘,就是不响;大敲大响,小敲小响,不敲不响。教师刺激学生,学生就会跟教师研讨,有研讨,就能出成就。老师的智慧是学生敲出来的,学生很优秀,总是敲打教师,教师就进步了。”器重学生的能力,就会以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为警策。车老师说:“教师要想受到学生的真正敬仰是十分困难的。古人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这里的‘严’字不是‘严格’的意思,‘严’字专指尊敬、崇仰、仰慕的意思。学生不尊敬教师,实质上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问题。”

“以学生为贵”,就是关心爱护学生,鼓舞学生投入伟大的事业,从而实现自己的独特价值。车老师肯定学生的个人生命和事业的价值,同时指出,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奋斗的神圣事业中才能体现出来。他说:“大学必须是以民族、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为导向的教育,绝对不是以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为导向的教育”;“一个人的创造性、完美的个性和独特性,只有在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和充分发挥出来。”爱护学生,不仅鼓舞学生学业有成,激励学生事业成功,更无微不至地教导学生过好自己的一生,活出最好的自己。“艰苦努力是对的,但是要留有余地,每天有规律地增加点锻炼身体的时间。”这是车老师去世前不久对学生的叮嘱,也是对天下所有学人的忠告和提醒。

“以学生为贵”,就是珍惜自己对学生的真情,也珍惜学生对自己的真情。2015年,车老师说:“我们的老师的老师孔夫子说过:‘吾老矣,不能用也。’我也老了,没什么用了。各位鼓励我老骥伏枥,那是鼓励的话,我做不到,我对同学们不能有什么新贡献了。但是,我不悲观。有一点我永远会做到,我还有一点永远去不掉的东西,永远留着,不仅留给在座的各位,也留给今天来不了的同学们,这就是我的一片情谊,这个情谊是不了情,是永远不了的师生情谊。我永远把大家的情谊留在心里,永远继续为大家的新成就而喜悦,继续为大家和你们全家的健康而祝愿,这是我自己表达的一点心情。”2019年,车老师在给学生的遗言中再次表达了他对学生依依不舍的深情:“我作为教师,多年来还有许多应为他们尽责而未尽到的地方,请他们多谅解。告知他们,我带走了我们师生间的、永远剪不断的情谊。留下句话作为纪念吧。‘澌者无语孤影去,并刀难剪不了情’(注:“澌”即“死”,“并刀”,古代太原的刀剪锐利无比。人在死时,失去了思维的能力,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但带走了心中永远剪不断的亲情、友情和世间的情谊)。”2021年2月,已经临近人生终点的车老师对探望他的学生说:“师生是一种友谊关系,师生相互影响。老师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给予学生鼓励。并不是老师给学生讲大道理,学生才努力,才成功。大道理和知识,学生都懂。好老师真心待学生,给学生积极努力的氛围。学生超过老师,就是老师的幸福。学生成功了,老师不会嫉妒,因为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的成功。”

《哲学与师道》讲述的故事并不宏大,然而真实具体;每篇文章讲述的哲理并不深奥,然而透彻明晰;每个故事阐发的师道并不玄妙,然而宽阔开放。这本书是一棵春草,每片叶子,都是一个年轻人努力成才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段动人心弦的师生情谊。每位读者都能在这本书中读到自己的故事,能在作者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更能在车老师身上看到自己的“车老师”的身影。

《哲学与师道》是车老师的学生为他预备的85周岁寿礼。人生有憾,他虽然看到了书的内容,也看到了他的学生为他画的肖像,题写的书名,但未能亲手摩挲这本特意采用超轻型纸印刷的小开本平装书。

《哲学与师道》也是车老师和他的学生为天下良师预备的温馨礼品。良师难得,良师也难免感到孤独。良师读此书,可以在前辈良师的事迹中印证自己的人生价值,感到“德不孤,必有邻”的欣慰,继续笃信力行“以学生为贵”师道信念。有志于成为良师的年轻学人,读此书会得到激励:以学生为贵,既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目的,同时以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为目的;把眼光放长远,献身为国育才的宏伟事业,最大最优地实现自己的独特人生价值。

作者:李连江,南开大学校友,香港中文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