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南开党员校友始终冲锋在前、勇担使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书写了秉公尽能的精彩人生,践行了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党的旗帜增添了光彩,他们的模范行动,展示了党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开校友总会推出“颂校友事迹 庆建党百年”系列报道,通过展示南开党员校友先进事迹,颂扬他们的精神风范和突出业绩,激励更多南开校友见贤思齐,学习榜样,创先争优新征程,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欢迎广大校友和各界人士积极提供更多线索信息(请发送至南开校友总会邮箱nkuaa@nankai.edu.cn),让我们一同发掘报道南开党员校友的先进事迹,展现优秀共产党人的情怀担当,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献礼建党百年。
人物简介
叶迪生,1937年出生,归国华侨,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著名半导体专家,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天津市原副市长,全国工商联第六届副主席。
命运大起大落,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叶迪生就像一棵顽强的松树,在悬崖上,在乱石中,都能将根深深地扎下去,找到供自己生长的土壤,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叶迪生研发的电子产品曾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为我国电子科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提出的经营理念和战略思想,让白手起家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开了发展局面。
魂牵梦萦是神州
叶迪生于1937年出生在非洲好望角一个华侨知识分子家庭里,从小就接受着父亲爱国主义的教育。当年,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备受欺凌,父亲作为华侨中的领袖人物,常常带领华侨与恶势力做斗争。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父亲在当地办了一所华人学校,对华侨进行爱国教育。作为一名慈父,他更多地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给叶迪生取名叫迪生是因为父亲看到世界科学的发展,希望叶迪生能做一个像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叶迪生四岁那年,随父亲回到了祖籍广东省梅县,虽然那时他很小,但家乡的穷困和饥饿还是留下很深印象。1946年,他们举家迁往广州落户。1950年,他考入广州二中,入学不久,便被选为班长。当时刚刚解放了三个月的广州市,常遭敌机轰炸。学校里的三位年轻老师是解放前地下学联的进步学生,他们经常给叶迪生讲革命的道理,教他学会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这首歌。在这里叶迪生度过了小学和中学生活。
小工厂走出大专家
1956年,叶迪生考上了南开大学物理系,开始了难忘的大学求学经历。毕业后,叶迪生被分配到天津一家名叫野玫瑰的小无线电厂,尽管设备落后、条件艰苦,作为当时厂里唯一大学生的他还是果断挑起了科研的重任。他首先建起实验室,推行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专心致志地搞技术。短短3年,他研制的大电流、高压硒片,就赶上美国当时的最高水平。1965年的全国工业成果展,这个项目被放在全国同类产品中最显眼的展位。
那几年的时间是叶迪生青春岁月中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候。为了不断充实自己,他坚持十年之间,每隔两周从天津赶往北京的图书馆和中科院科技情报所查阅资料,追踪、了解世界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动态,回到工厂后再用极其简陋的设备进行产品研发。经过不懈努力,他率领一批工人骨干研制的MOS场效应晶体管与MOS集成电路终于获得成功,这项新技术在当时极为稀罕,也是世界上这一领域的新方向,时至今日仍是国际研发半导体的主流技术。随后他又相继研制出了50多项新产品,有很多项目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叶迪生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的半导体科技人员领军人物。一连数年被评为天津特等劳动模范,还被评为中国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78年冬,叶迪生在山东出差之际,听到全党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播报时,心头一震:“科技报国的机会到了!”从山东回津后,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总觉得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他以更大的干劲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这些高科技产品一经问世,很快就畅销全国,一个小小的工厂效益大为好转,年利润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竟能达到五百多万元人民币。而且很多产品用于国家的火箭、卫星等军工生产上,国务院、中央军委多次对这个工厂发出表彰信。一时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名声大噪,叶迪生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端。最令他激动不已的是,他终于如愿地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第二年春天,叶迪生兄弟几人到广州探望病危的父亲,从国外回来的大哥知道叶迪生之前在政治上受了不少委屈,劝几个兄弟一起趁着开放的机会移民美国,唯独坚持科技报国信念的叶迪生不肯。
盐碱地上的拓荒者
就在叶迪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攻关时,人生的命运又一次发生变化。1984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叶迪生被任命为管委会成员之一。对于这个决定,干了20多年技术的叶迪生起初想不通。“当时的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给我做工作,他说,我们叫‘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要用技术手段发展经济,你说你不合适,我觉得你去最合适。”这才让叶迪生慢慢改变了想法。
来到开发区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难以置信,只见一望无际的白蒙蒙的盐碱荒滩上,连一条路都没有。站在空旷的碱滩上,叶迪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开发区从零开始,叶迪生也从头学起,他认真研究国家开放政策,自学国外的经济管理知识,立下了“振兴中华,励精图大业;面向世界,众志建新城”的目标。
在一个简陋的平房里,叶迪生等第一批“拓荒者”提出了“投资者是帝王,项目是生命线”等许多至今都非常先进的理念,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开发区的管理条例和社会保险制度。和世界接轨,就要“建立仿真的国际投资环境”。当时的中国普遍面临停电问题,“工厂要生产,老停电怎么行?”叶迪生就与电力局协调解决,让这里成为全国唯一不停电的开发区。那会儿想安装电话,一般要等上3个月,叶迪生又不答应:“必须3天内装好。如果要加班,由管委会给加班费。”
成立一年多后,天津开发区就创出了品牌,邓小平题写的著名的“开发区大有希望”就在这里诞生。
“引进巨人,与巨人同行,培养自己的巨人”这句话叶迪生反复在说。1992年,摩托罗拉投资1.2亿美元正式在天津开发区建厂,成立当时美国在华投资最大的独资企业,轰动全国。但5年之前开始谈判时,我国还没有外商独资政策,是独到的眼光和对中国开放政策的信心让叶迪生说了“没问题”,牢牢把握住了机会。随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赢得了越来越多外商的青睐,来自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源源不断慕名而来。就这样,依靠着以叶迪生为代表的“老开发”们栽下的梧桐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昔日的盐碱滩发展成了如今的现代新城。
(左一为时任天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叶迪生)
叶迪生对国家贡献突出,邓小平同志两次接见他,一次是1986年8月21日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李瑞环小声告诉邓小平说:“他是47岁的总经理,是技术人才,对国家有过贡献。”小平同志亲切地握住叶迪生的手,微笑着鼓励他说:“好啊,还很年轻嘛!”。另一次是转年夏天在北戴河,邓小平同志与他握手的照片,还被收进了《邓小平》大型画册。
IC事业是永恒的追求
从工程师变成开发区管理者,再走上天津市领导岗位,叶迪生对于科技的关注从未停止。1998年夏,叶迪生从副市长岗位退下来以后,就决定不再从政了,而决心返回开发区当顾问,以科技专家身份为开发区科技兴区再做些实事。特别在发展天津集成电路科技事业方面默默无闻地工作。
200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通知。叶迪生如获至宝,深深感触到国家已经把IC产业置于空前的战略地位了。这正是他前半生二十多年来为之奋斗的事业,也是他晚年梦寐以求的“IC强国梦”。他用墨笔和红色笔分别注明目标和细则,逐字逐句地看完后,说:“这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呀。”是的,早在2000年3月8日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他就提交1338号提案《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互联网经济提案》,充分阐述了互联网对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抒发了自己的网络情结。此后,又多次向国家和市政府提出发展IC产业的建议。
现在,市外办的一个储藏室成了叶迪生的“办公室”,书柜、办公桌上摆放的都是文件和学习资料。互联网、芯片、人工智能……这位年过八旬的专家说起科技动向来依然滔滔不绝,当下许多热门领域,是他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开始关注的。
对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叶迪生及时学习,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做满了笔记。“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也看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三大方向,我觉得很有道理。”叶迪生还不断地做着科技宣传,提出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来做。除此之外,叶迪生还自觉落实“两学一做”,133条纪律从头到尾一条条对照,检查是否有哪条自己没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男儿肝胆为家国,报答神州莫等闲。” 这是叶迪生始任天津市副市长时创作的诗句,也是他奋斗人生的真实写照,优秀共产党人的赤诚情怀可见一斑。交谈中他提到最多的就是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知识分子,他的初心和毕生的志愿是科技报国。“我选择的科技方向对了,留在国内对了,我很高兴!”
忆母校南开大学
叶迪生对母校南开大学情意深厚,录诗于此,一同感受他的爱校情怀:
忆母校南开大学
——叶迪生
学府巍巍育栋才,
春风桃李倚云裁。
神州远照千秋月,
稷下遥连八里台。
探索无涯思北斗,
求真有道向南开。
当年受教湖堤畔,
汩汩甘泉心上来。
(综合整理自叶迪生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