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侧记:
5月16日,在南开校友总会第六届理事会2015年(扩大)会议暨第二届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召开前夕,我们有幸采访了南开甘肃校友会秘书长汪沛源。在采访过程中,汪沛源校友处处流露出对西部教育和甘肃校友会建设的关怀。身处较为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校友会的创建和发展都面临很大困难,但是汪沛源校友不畏艰辛,勇于挑战,以发扬南开精神为己任,时刻关注母校和家乡发展。在他身上,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名老南开人的优秀品格。
一路坎坷坚持到重建
刚谈及甘肃校友会的发展,汪沛源就露出了略显苦涩的笑容。他说南开甘肃校友会经历了“创建——兴旺——中断——恢复”的艰难之路。曾经的甘肃校友会挂靠在甘肃省教育厅下,做为正式注册的社团组织,力量颇为壮大,一度有200多位校友共同为之奋斗。然而,在2000年左右,由于政策原因,中断了挂靠关系,从而造成甘肃校友会公开的大规模的各类校友活动也只能暂时中止。
尽管如此,校友会的领导机构一直存在、健全,尤其是秘书组汪沛源、赵立新、盛芬玲等一些校友骨干并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在南开大学九十周年校庆期间以个人名义向校友基金会捐款;在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原南开大学校长母国光教授与世长辞后,代表南开甘肃校友会向治丧委员会发信表示吊唁慰问;在2013年5月南开校友总会召开换届大会时也积极派代表参会……正是由于他们不畏困难,不断进行各种尝试和努力,甘肃校友会逐渐恢复了正常工作,现已形成了具有80多人规模的团队,并且寻访新老校友的工作仍在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前推进。汪沛源告诉我们,在2014年1月,甘肃校友会举行了盛大的校友团聚活动,产生了新一届校友领导集体,大会不仅介绍了母校的巨大变化和校友总会对地方校友会工作的新要求,也介绍了天津、北京、上海、深圳、河南等兄弟校友会的先进经验和本会近期的工作构想。
对于甘肃校友会目前的发展状况,汪沛源说,甘肃校友会的创立与发展主要面临着两点困难。一是联系校友的困难,这一点主要针对70年代毕业的甘肃籍南开校友。由于甘肃经济发展落后,手机在老一辈人中普及率相对较低,造成很多老校友无法被联系到,并且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不会用微信、QQ,给平时的交流和联系也造成了许多不便,使得本身为联谊性质的校友会很难发展壮大,损失了一大批校友。二是校友会活动面临资金难题。汪沛源说:“在甘肃搞企业的南开校友非常少,这不但是甘肃校友会面临的难题,大部分西部校友会也都面临着这个难题。”没有可靠的资金保障,没有强有力的号召者,校友活动就很难长久地维系下去。
尽管面临以上难题,汪沛源对甘肃校友会的未来发展还是充满希望的。他说:“目前甘肃校友会正在蓬勃发展着,这是因为有一大部分热心的校友都在活跃着,都在无私的奉献着。”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校友们的齐心协力下,甘肃校友会一定会越办越好。
心系教育事业
汪沛源于1986至1988年在南开大学管理系学习,现任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主任。毕业多年,他始终在思考着如何为家乡、为母校做贡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始终关注着教育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育难题。
近期,在社会调研过程中,汪沛源了解到西部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非常落后,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令人忧心。于是,秉承南开“公能”精神,他迫切地想要改变这一局面,他希望能够发动南开甘肃校友会的力量,帮助一些乡村小学改善教育环境,让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照亮祖国的教育事业,照亮每一个渴望知识孩子的心。
同时,汪沛源也非常关心南开学弟学妹们的学习与生活。回忆起自己在南开的求学经历,他说:“人在一生中难免有困惑的时候,每当我在困惑的时候,就会回想起当年漫步在马蹄湖畔,在敬爱的老学长周恩来总理的雕像前,想着‘我是爱南开的’这句语重心长的话语。”他说他每次回到母校,都要尽可能重走一回这段“老路”,缅怀一下老前辈和已经故去的恩师。
他还说,大学生应该放下手机,多读书,“不要让网络世界占用你太多的时间,要回归现实,把握现实中的人与事。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步步踏踏实实去争取。”最后,汪沛源还借助一个校友应聘的实例,向我们讲解了个人简历的制作技巧,应力求精准,目标明确,且忌粗糙和广泛撒网。在他的话语中,无处不透露出一种兄长般的关怀。
心系教育事业,关注学子成长,期盼南开腾飞,是汪沛源作为一名南开人和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风范。
采访、撰稿:管天韵、孙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