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是我永远的港湾” ——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交流部部长、 南开大学1987届外文系校友许朝友


更新时间:2017/11/30 阅读次数:

许朝友.png

◇记者:刘元喆、黄韵怡

   摄影:黄韵怡  

十月中旬,几场秋雨过后已是深秋,满地的落叶把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前的乐群路铺得金黄。临近傍晚,太阳收起它的光芒,给整个校园打上怀旧的复古色调。天色如此,适合回忆,适合重拾旧时光。

我们与许朝友学长的初次见面是在外国语学院的学术报告厅内。为了不耽误我们的时间,学长提前离开了报告厅,一见到我们便带着笑容主动与我们握手,让我们内心倍感温暖,又多了几分敬意。在学院会议室,我们开始了采访。

“南开给我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1983年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高考恢复也仅仅只有六年,农村出身,“家庭成分”又不好的许朝友经过层层选拔,终于考入了梦寐以求的南开大学,开始了他四年的南开时光。从老家安徽跋涉千里来到渤海之滨,十几岁的许朝友和当年许多大学新生一样,感受到了迷茫和不适应,不过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众让他终生受益的恩师。

“老师们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回想起自己的授业恩师,许朝友有着说不完的感慨, “我们犯了错,老师也从不批评我们,只是不断地激励我们”。最令许朝友铭记于心的,是恩师们对同学们一视同仁。恩师的点点滴滴,不仅让许朝友顺利适应了大学生活,也塑造了他友善、宽厚、仁爱的性格。

而谈到与同窗情谊时,许朝友再次露出了笑颜,他望了望四周,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那时同学间的情谊是绝对单纯的,没有矛盾,彼此间兄弟姐妹一般。”的确,八十年代初期的南开大学,生活条件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但条件的艰苦,也给了许朝友和同窗们一起战斗,同甘共苦的机会,让他们结下了长存的友谊。“即便是现在,我们还彼此信任,哪个同学有困难,我们就去帮助。”

在南开的四年生活还让许朝友有了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坚强的体魄。当年,许朝友和同窗们每个月只有二十二元的补贴,吃的伙食虽远不如现在,但同学们都很满足,“以前我很瘦,但你知道吗,我当时每顿主食能吃一斤六两甚至一斤八两。”许朝友边笑边说,难掩心中的快乐。在体育方面,当时学校虽然没有先进的锻炼器材,但每天清晨都会组织学生跑步,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有许多同学踢球、游泳。许朝友说,没有当时的锻炼,恐怕他难以应付如今高强度的工作。

十年后重返母校,校园面貌早已焕然一新,可对于许朝友来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让他感到无比亲切和自在。美好的岁月之所以值得回味,正是因为它记载着过去,又延伸至未来,用许朝友的话来说,“南开给我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有想法才会想办法” 

高中时代,许朝友便对外语有了浓厚的兴趣,并驱使他努力考入外文系学习。毕业后,许朝友被分配到安徽省农业银行,但这与其初心并不一致。

“那时,我强烈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番事业,在更大的平台上为国家贡献力量,这就是我的想法。”为此,许朝友当即参加了外交学院的选拔考试,可喜的是,虽然复习时间不长,却凭实力进入了外交学院。此后,他又进入外交部,历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和我国驻洛杉矶副总领事,为国家外交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可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有想法才会想办法”,当总结自己毕业以来的工作与生活的经验时,许朝友这样总结道。对于许朝友来说,自己的想法便是一种“家国情怀”,有了这样的想法,才让他有了实现这一想法的动力,驱使他不断向前迈进。

而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许朝友说,与自己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他希望南开学子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迈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谈到南开学子的理想与未来,许朝友又提起了南开“允公允能”的校训,他语重心长地说:“‘允公允能’,‘允公’在前,人们可能不都具备强大的能力,但关键是要有家国情怀,关键要有‘允公’的想法,‘人的心在哪里’是最重要的。”

“‘南开’一直是南开学子离不开的话题”

从南开大学毕业后,许朝友和同窗们前往各地发展,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甚至大洋彼岸。但无论身处何地,尽管离开母校数十载,南开的发展变化仍是南开学子之间的永恒话题,“不管是哪个地方的校友会,只要大家聚在一起,南开一直是南开学子离不开的话题。只要母校有什么新的动态,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关注。”如此真情流露,道出了同窗情谊之珍贵和许朝军对母校的热爱。

基于自身在外交事业上的丰富经历,许朝友也格外关心南开大学在对外交流方面各个时期的各项举措。

追寻到三十年前,许朝友回忆起当时南开大学就有和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在艺术领域的合作,如今又和格拉斯哥大学成立了联合研究生院,他对南开大学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南开在对外交流方面一直表现活跃,力度大,步子快,成效好”。

而面对如今的双一流建设浪潮,许朝友认为南开也应有所改变。他认为南开大学是一个实干家,南开人也是“做多说少”,但是这也让南开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收到了限制。“在思想上注入创新精神、在人事上提高国际前瞻性、在政策上与国家教育的发展政策相契合。通过举办高端的国际交流合作会议和学术型会议,丰富对外交流形式,提高南开大学的国内国际影响力,拓宽全球视野,打造世界一流名校。”许朝友学长言语间无不透出对南开未来发展的殷切期待,他的话也道出了众多南开学子的共同心声。

“愿母校永远年轻”

毕业三十年后重返校园,许朝友感慨万分,漫步校园,勾起了他对南开的美好回忆,对学校的教学楼、总理像、大钟、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他记忆犹新。提到即将到来的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学长饱含深情的说:“愿母校永远年轻。”

许朝友学长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不懈努力的同时,心系着母校的一举一动,他的一言一行都在诠释着“公能精神”和他对南开的炽热情怀。正如他所言:“我的心里永远装着南开。南开是我不竭的动力源泉和永远的心灵港湾。”我想,正是一代代像许朝友学长这样的南开人,才让无数不远千里求学至此的莘莘学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并决心传承“公能精神”,怀揣对家国的脉脉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