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最擅长的只是旅行


更新时间:2014/09/24 阅读次数:

   小鹏,旅行作家,善于将美景与体验塞进背包,将感动与分享凝聚成册,与读者分享旅游中的人文情怀与独到见地。200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2001年辞往固定工作,开始个人背包旅行,足迹踏遍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北京搬过几次家,最近的一次是从北五环外的清河搬到东五环外的game班。只有很简单的行李,不会麻烦到搬家公司。一个70升的旅行背包,一个大小可以塞进机舱行李架的拉杆箱,一个电脑包,整洁地放满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家当。

  最多最重的是书。都是平时看过很多遍的,有的书角翻卷,有的封面就快要粘不住。反倒是一些新书,只看过一遍,或者几页,或者几行,这样的书通常会在下一次搬家清理杂物时被扔掉。

  衣服也未几,都是当季买的,过了季也就扔了,没扔的几件通常会穿好几年。

  衣服和书的待遇相同,留下来的成为朋友,脏了旧了也不会嫌弃。丢了的,只是由于最初的鲜明感动了我,丢就丢了,也不会觉得可惜。

  鞋有三双,一双休闲鞋,一双旅游鞋,一双黑皮鞋。穿坏旧的会买新的。还有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和相机。

  对新家的要求简单:干净,有书桌,能洗澡,能上网。

  对我来说,简单与自由同义。大多数人,一直在做加法,积累了很多,想要放下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温水中的田鸡,想跳已经没有力气。而我由于没有负担,才能越飞越高,越走越远。

  2004年开春,我从丽江回到北京。2004年也是背包十年生涯中唯一没有出门旅行的一年。

  上半年我先后找了两份工作,在某旅游杂志做编辑,然后跳槽到某金融公司做市场营销。假如不算在丽江打的义工,这是我的第四份和第五份工作。五份工作行业不同,性质不同,相同的是都没超过三个月试用期。实在每次工作前我都信心十足,但是很快就发现那根本就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记得在口试那家旅游杂志时,当时还是那个出版团体副总的刘江对我进行最后一轮口试。他说之前你可以像走马灯似的换工作,即使撞得头破血流都可以从头再来。但你已经26岁了,不再年轻了,选择了一份事业,就要坚持下往,才能有所成就。但是我在一个月后还是辞职了。我欠当时的廖主编一句对不起,更想对刘社长说一声感谢。由于正是他的这句话,让我坚定了旅行的路途。

  晚上八点,三里屯一间酒吧。

  良辰美景当道,我却觉得有点儿累。眉宇间的神采消失了,嘴角不再呈现上扬的姿态,手里抓着一瓶啤酒,也忘了喝。

  我坐的位置临街,窗外搓手跺脚的酒吧招待试图拦住每位潜伏顾客,那么卖力,能笑的部位全部绽放,也不知能拿多少提成。

  走神了,持续想自己的题目。从来都那么有主见,所有重大选择都由自己做主。文理方向,工作选择,人生道路,父母从不干涉。可我也发现,我选择的道路并不是父母希看我走的那条。可能由于他们老了,只希看儿子过得平稳踏实,不要像他们自己的人生路那样坎坷而布满磨难。

  我知道,在妈妈心中一定有一张世界舆图。那舆图上没有国家,没有城市,只有我走过的每一步路。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着她的担心。

  晚上11点30分,出租车在京通快速路上飞奔。仪表盘上的时速很轻易就跨过100公里。可再快又能怎样?不过是手心里的孙悟空。

  春天的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老师看了我的个人网站,对我在欧洲累计80天的旅行产生了浓厚爱好,想要把我的文字和图片出版。于是那个夏季,在结束了第五份工作之后,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用我的全部才华往设计自己的第一本书。从封面到封底,一共256页,每一页都尽可能精益求精。我发现当人专心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灵感的火花就会随时迸发。我也发现平常大大咧咧的自己,竟然还是个完美主义者,会把文章反复修改到自己满足为止。

  背包十年的书名想了很久,从“一路狂奔”到“我走我路”。当脑海中闪现出“我把欧洲塞进背包”时,我激动了一整天,赶紧把这个想法告诉编辑老师,她也觉得很棒。

  9月,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了。当我把还冒着热气的新书捧在手里的时候,开心得像个刚分得糖果的小孩。“背包”出版后我接连在北京和天津的几所高校做了讲座,主题是“自由与梦想”。印象最深的是在母校南开大学的那次,当我把PPT放到最后一页时,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两个英文单词“Dream & Freedom”。我对着麦克风轻轻地说了声谢谢,随后就听到如潮的掌声。我的眼睛红了,鼻子酸了,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我曾做过多份各种各样的工作,原来我最喜欢最擅长的却只是旅行,然后再把旅行记录和朋友分享。

  假如旅行算是一种职业,我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业和出色。

  摘自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