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戴着博士帽说相声


更新时间:2014/09/24 阅读次数:

    在满眼长袍的相声行当里,这顶博士帽颇为醒目。

  可29岁的政治学博士于丹常常要使劲撇清“学历与相声的关系”,他皱着眉头强调:“两者不正相关,也不反相关。”更重要的是,他也不想被人说成“拿博士的名头去要饭”。

  2011年6月,天津哈哈笑艺术团的演员于丹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搭档裘英俊,上过少儿曲校,因“学习太好”而去读了南开金融系,一直没离开相声圈。

  老艺人对他们感到新鲜。为了“垫高”他们,有人提醒观众:这俩新人了不得,高材生!也有人在后台冷嘲热讽:有什么了不起的?来俩大学生说相声,就跟卖白菜的说相声、蹬三轮的说相声一样,有什么区别?

  于丹逐渐发现,虽然对方是贬自己,但话糙理不糙。这个圈子不认学历。

  在后台,有演员好奇地问于丹:“你学什么呢?政治?你上这么多年学,你不烦吗?——我就腻味上学!”

  在购票捧场的茶馆里,观众不会因为演员学历高就好伺候,稍有不慎就惹来嘘声。而在学校,于丹甚至见过一个同学表演快板,忘了七八次词,观众还宽容地鼓掌。

  在校内,他们尽量回避脏口、屎尿屁、伦理哏,以免“脏的臭的”引人反感。他觉得自己是两面派。

  于丹不喜欢给相声赋予很大使命。在他看来,说相声首先是谋生手段,这样想不卑鄙。

  于丹并不否认,自己当初去茶馆表演,一场几十块钱收入颇具诱惑,可以贴补家用、支付学费。

  有听众在网上讽刺他:“一个大博士,天天上茶馆赚外快,好说不好听啊!”

  于丹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在一些人眼里,学历连着身份,博士就是“祖国栋梁”、“高级人才”,就得“阳春白雪”。

  南开的一个博士师姐看过他的相声,坦率地告诉他“感觉有点别扭”,并认为他的父母“应该”不会愿意看到儿子在台上“装疯卖傻”。

  于丹不知怎样回答。

  他说:“我在台上演的都是市井小人,演的不是大学教授。演的是可笑的人,姿态得放低。”

  事实上,在于丹身边,还有厅局级干部也在说相声。但受制于“身份”,很少张扬。

  在政治学博导朱光磊教授面前,这位相声演员格外拘谨。朱老师只听过一次于丹说相声,还是招待几个客人时去茶馆听的。师生从未就表演有过任何交流。

  他的博士论文是《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问题》,与相声只有“一点点关系”——通过说相声,他搜集了文化市场方面的部分材料。

  虽然一再声称学历与相声无关,这位政治学博士很注意在创作中“结合时事”,旧瓶装新酒。因为“你不加新东西你就没饭了。听滋味的少,听内容的多”。

  眼下,他计划在新段子里编入“利比亚和卡扎菲”。在一个传统段子里,他们曾把“二饼碰八万,死不对眼”,改成了“360跟QQ,有你没我”。

  萨达姆被执行死刑时,于丹表演“赤壁之战”。剧中,诸葛亮游说孙权,劝他抵抗曹操,“你投降的话,你再找律师上诉的话没用,萨达姆现今什么样你什么样。”

  “开政治玩笑,恰当就好,不要过分。我们行当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不离政治,不提政治’。”于丹说。

  日本大地震时,他们在茶馆里说:日本这个邻居挺讨厌,按理说他地震了,咱们应该同情他,可他有时候还抢占楼道……

  于丹说,他们并不觉得骂日本人就对,毕竟要有起码的人道主义关怀。但在“钓鱼岛事件”等中日关系紧张的时候,相声让大家一乐,宣泄一下情绪,也没什么不妥。

  “你要分清你的功能。讲政治课我就不能胡说八道,传道授业解惑。说相声的功能就是娱乐,你不能让观众买票去受教育。”他说。

  这位政治学博士真的要去讲政治课了。他已确定留校任教,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给学生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面试时,学院领导委婉提醒,鼓励个人爱好,但别影响工作——“你不打算做学术界的相声演员吧?”

  于丹说,自己跟搭档早就达成过共识,不拿相声做职业。当然,他不会戒掉相声这个爱好。

  于丹从教的消息传到相声界,不少同行乐了,他们纷纷表示,要去听这个相声演员怎样讲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