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冰:南开式的理想主义者——写于周海冰为母校南开大学捐赠一亿元以后


更新时间:2016/10/25 阅读次数:

“1988年的秋天,我乘火车自江南往华北平原去,再从北京转车到天津西站,经过廊坊时,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天幽蓝深远,十分晴朗。”刚刚为南开大学捐赠一亿元善款的88级校友周海冰深情回忆起初入学时的景象。

黑框眼镜后的目光深邃硬朗:“彼时一切都是那么热情而纯粹,一如后来在南开园中度过的岁月。”

28 年前,周海冰被陈省身数学试点班所吸引来到南开园,1990年起攻读金融学双学位。1994年下海,1999年创办自己的公司,如今已是乾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大数长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

2016年10月16日,南开大学迎来97年校庆的前一天,周海冰带着1亿元的支票回到了南开,回到了承载着他无数回忆的、曾有姑娘唱着《橄榄树》的新开湖畔。

他用一亿元为南开大学97岁生日献礼。

“所有的大学都是非盈利的,是人类传载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南开作为一个community,我曾受惠于此,并得到了知识、智慧和终生的朋友。”周海冰把对母校南开的回馈看做成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d363f4f.jpg

在周海冰之前,南开金融系不接受外系学生双修,数学系也不允许本系学生攻读双学位。“从我那里开了一个头,这些都是南开给我的绿灯和关爱。” 

“陈省身先生曾经给我们上过课,金融系的诸多大师也给我讲过课,大师们的学问至今影响着我。”周海冰的音调提了提,略显自豪。

 af3b86c.jpg

回忆起南开求学岁月,他反复提及黄埔团校:“我在黄埔团校找到了创业的伙伴以及终生的朋友。”时任23期团校校长的周海冰在为黄埔更名的同时,也进行了对黄埔内部机制的改革,将团校正规化、实体化、机构化。“黄埔团校自我担任团校校长始,开始变成一个大规模的跨系社团。” 

周海冰立志将黄埔团校打造为校级精英社团,帮助团校学员完成通识教育的启蒙。“我们当时请了校内外的许多老师进行授课,包括朱光磊老师、孙飞老师,授课内容囊括学术、生活、情感多方面。不同学科的交叉和碰撞,十分有利于大家认知的丰富和视野的扩展。” 

2004年,周海冰开始撰写博士毕业论文,“上完班之后,经常伏案写作,写一宿。第二天,接着上班。这九、十个月,始终如此。博士论文完成后,我住院检查了一个星期。”

“很难,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导师冼国明和国经所诸多教授,用各种各样的办法,鼓励、激将、“威胁”、“逼迫”他继续写下去。

现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泰达学院院长冼国明教授曾是周海冰的硕士导师,后来又指导周海冰的博士论文写作。“冼国明老师,视野开阔,学术功底特别扎实。他领着我入门里根经济学,教导我思考问题的科学方法,博士论文,也是冼国明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改,改了不止一遍,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 

周海冰承认,对自己直接影响和帮助最大的老师是冼国明,博士论文完成后,自己有了醍醐灌顶般的提升。他重复着冼国明先生的教诲:“你要养成写东西的习惯,写作少的人,说话就容易说轱辘话;写作多的人,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说话就非常有条理。”

毕业二十余年后,当周海冰准备二次创业之际,他重返南开,绕着新开湖走了一圈,在心中为自己举行了再出发的仪式。冼国明先生开示他,要归零过去,重启自己,要“reboot”。

周海冰说:“南开校训八个字,‘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个八个字理解越来越深刻。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知行合一,以价值观为初心,个人的成就与能力才不会轻易地淹没在时代洪流中。”

 1d50211.jpg

从实业转向投资,是因为周海冰想要从优秀追求卓越。“当一个实业公司可以做到优秀但做不到最卓越的公司时,应该选择转型。”

“我们很优秀,我们能卓越,我们也应该追求卓越。南开人应该找回自己的荣耀与尊严!”周海冰认为如今的南开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8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冯小峰回忆道:“第一次和海冰师兄见面是在1990年。在大家都没有选举概念的时候,他为竞选学生会主席去宿舍拉票,这时候就显示出他与其他同学的与众不同。”他曾这样评论周海冰:“上大学就看到你永远不会是 loser ,将是与众不同!充满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