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张伯苓先生(46)


来源:今晚报 更新时间:2020/01/02 阅读次数:

张锡祚 著

  南开大学档案馆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 整理

  南开大学出版社

  四十六、伯苓公与世长辞

  一九五一年二月二十三日午后六时半,先生与世长辞了。死后他的两眼不瞑,仿佛还是在念着南开学校,看护他的护士傅同志用热毛巾给他揉摩着双眼说道:“安息吧!安息吧!你的工作已经做完了!你应该休息了!”他的眼才闭合上,这时他是七十六岁。

  先生去世后,周总理得讯,立刻赶赴天津来吊唁,叹惜先生死得太早了、太快了,不能看到日后新中国的伟大建设和伟大的教育计划。

  当时远近各地知交校友,纷纷来信来电报或亲自来吊唁,国外各地凡有南开校友的,都在举行追悼会,纪念先生的一生。临时来参加丧仪的有近千人。先生最先葬于天津吴家窑永安公墓,后来因为该地建设,迁到津东杨家台祖坟里安葬。

  这时王夫人在津依三子锡祚夫妇奉养,身体尚健,后来因为被一个叫丁学达的设局,骗去了仅有的一点积蓄,生活一时陷于困窘。那时王夫人年已八十一岁了,经受不起这样的挫折,在一九五三年冬陡患中风症,右侧麻木,神志昏迷,经过急救,已逐渐恢复好转,但不能下床行动。中间颇蒙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的照顾,一直延至六一年冬方去世。于六二年春清明日,与先生合葬于天津北仓第一公墓(注:1989年10月16日,张伯苓及夫人的骨灰迁至南开大学中心花园,安放于张伯苓铜像下方)。葬后为立碑铭,由南开老同学吴玉如先生书碑,碑文曰:

  故南开大学校长张公伯苓,讳寿春,生于公元一八七六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曾与中日甲午之战,慨国事之日非,痛民族之濒危,奋志以教育救国,毕生殚精力无渝,先后五十余年,历考中外,不畏艰难,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中学、女中、小学及重庆南开中学,作育人才,力崇实践,始终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自奉则绳检淡泊,待人惟和易笃诚,卒于公元一九五一年。夫人王氏,生于一八七三年,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公生平志业,亦赖于内顾无忧也,卒于一九六一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