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张伯苓先生(34)


更新时间:2019/07/03 阅读次数:

张锡祚 著

南开大学档案馆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 整理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三十四、在教育救国事业中奋斗

  后来议者说先生是一位事业家,不是革命家,先生听到之后,再三地点头说道:“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救国之道多端,端在各行其志,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假使我当日作为一个革命家,到今日早已成仁取义,成为一个烈士了,到今天哪里还会有南开学校的存在?更哪会给祖国建设,培养出这么许多新人才来?今日打一个比喻,先有鸡乎?先有蛋乎?其实鸡与鸡蛋,本是一物,不过形态各异耳。革命事业,也要自培植新人出,两者实二而一,殊途同归,没有什么区别的。”他的这种说法,也可以代表他的教育救国的看法吧!

  南开学校就是这么年复一年在艰苦奋斗中成长着,经受着暴风雨的洗礼,使得这一群朴素的教育工作者,养成了一种坚强的意志,和“干!干!干!长!长!长!”的南开精神,他们实际上是一生一世地在教育救国的战线上战斗着,没有一时一刻停歇下来。

  当年南开的干部,多是严王家馆和早期中学毕业的老学生,师生之间,团结得有过于父子,所以一切工作都能得心应手。学生们都能深切体会老师的心情,老师也能深切体会学生的心情,彼此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教育救国目标而奋斗。即使是校外来的同仁,只要在南开工作过相当的时期,他也会熔化在这个大熔炉里,这一切就是南开所以能克服一切困难的原动力,它有着一个坚强不动摇的组织和淳朴为公的校风。

  先生为祖国教育事业奋斗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一些险恶的事。在民国十五六年前后那一段时期,即公元一九二六年和二七年前后,革命浪潮澎湃,冲击着北方军阀的割据局面,东北奉系入关,占据着北京。张作霖自任为海陆军大元帅,为了纪念这一就职典礼,北京政府的一些人,合拍了一张照片,约有百十个人,大元帅居中,全都是仿照着三代的服装,头戴冕旒,身穿衮袍,双手拱立,在当时的天津《北洋画报》,曾刊登过这一幅照片。这些人和革命当然是水火不相容的,他们在各处逮捕革命党人。

  各学校是新思潮的发生园地,在当时南开学校的师生里,也颇多共产党人,这对当日的政权来说,是要严拿的,所以这些学府便成为这些统治者注意的对象。当时驻在天津的奉系直隶省督办是褚玉璞,他是一个土匪出身的军阀,经常在他的督办公署里杀人。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个人,是一个老头儿,给他献计道:“在天津市里,要数张伯苓对社会的影响力最大!他所办的南开学校里,专门出共产党!应该赶早把他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