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伯苓先生诞辰142周年系列活动 在南开大学举办


更新时间:2018/05/11 阅读次数:

12.jpg

  今年4月5日,是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创办人张伯苓先生142周年诞辰。为追思先贤,勉励后人,张伯苓研究会、南开校友总会共同举办祭扫、研讨会等系列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校友总会常务副理事长朱光磊,全国政协原常委、张伯苓研究会顾问、张伯苓先生嫡孙张元龙,以及张伯苓、严范孙、黄钰生、喻传鉴先生亲属代表,南开大学、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及南开系列学校师生代表,南开校友总会、张伯苓研究会、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南开大学EMBA校友会、南开公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在南开大学中心花园张伯苓先生塑像前,张伯苓先生亲属、南开师生及各界代表向张伯苓先生塑像敬献花篮、鲜花。适逢清明时节,大家还向南开校父严范孙先生的塑像敬献了花篮、鲜花。朱光磊主持了祭扫仪式。

1.jpg

  祭扫仪式后,召开了纪念张伯苓先生诞辰142周年研讨会。研讨会由张伯苓研究会秘书长董润平主持。

   曹雪涛在讲话中指出,张伯苓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不朽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爱国精神。张伯苓先生立足于救亡图存开展现代教育,真正把自身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南开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8名新入伍大学生携笔从戎、报效国家,并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励。此外,2018年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亦是对我校爱国传统、学子爱国精神的又一极大肯定。二是,公能思想。公能教育的宗旨是,不仅要求受教育者能充实个体,同时它还进一步地要求个体的充实不能仅仅为自身发展和提高,而应该是为公为国的。这便是当今教育所注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种“公能思想”不仅是南开,而且是每一所学校都应大力提倡的。三是,敢为人先,实事求是。从全盘引进和照搬西式教育,到立足现实,取长补短,办“土货的南开”,这是张伯苓在探索教育道路上一步质的飞跃。我们兴办教育,就是要在立足中国的国情上循序渐进,开拓创新。百年校庆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南开号巨轮正加足马力向前挺进。希望大家不忘先贤教诲,不负先贤期许,光大“公能”精神,携手推动中国教育事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为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贡献力量。

   张元龙作为张伯苓先生亲属代表,对纪念活动主办方及与会师生、校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张伯苓研究会成立十余年,申泮文先生等专家学者为南开历史研究、南开精神文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对此也正在不断加深研究,如今研究的广度、深度、高度都有所突破,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从优良传统中发掘“肥料”,研究张伯苓精神,培育新一代学贯中西、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大师,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做出贡献,提供积极的“价值观”;公能教育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当务之急是将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搭建更多的践行基地,将总结出的教育规律、教育方法应用到实际育人工作中;南开作为系列学校,用同一首校歌,同一个校训、校色,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南开校友总会对凝聚各方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南开大学与各中学的交流联系,团结海内外校友,凝心聚力,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新的贡献。

   会上,张伯苓研究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侯杰,张伯苓研究会会员、天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调研员从菁华,张伯苓研究会监事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王昊,张伯苓研究会理事、《张伯苓研究》会刊主编、天津日报社高级编辑张重宪,南开大学文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张昊苏,湖南长沙诺贝尔教育集团副总经理阳玉娟,张伯苓研究会顾问罗世龙,分别以“公能:张伯苓校长赋予中国教育以新生命”“张伯苓与体育——由救国、强国引发的一场国民性重塑的社会实践”“重新审视作为私立民有的思想者的产业”“南开教育与中华民族‘士人’精神”“《别有中华》:张伯苓七十寿诞纪念文集的编纂及其学术价值”“践行张伯苓教育思想,办好民办教育”“严修、张伯苓教育纪念馆(网络版)的思考与意义”为题进行发言,从不同角度重温了张伯苓先生的办学历程,阐释了他的教育思想,总结了他的办学经验,共同缅怀他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