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张伯苓先生(28)


更新时间:2019/04/11 阅读次数:

张锡祚著

南开大学档案馆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 整理

南开大学出版社

二十八、南开复校离不开各方人士的支持

先生召集在校的基干同仁,开会研究复校行动。大学部因为在合并西南联大时已改为国立了,复校经费可由政府拨给,而中学部那时还是私立的,一切经费均需要自行筹措,这项复校工作不是一件小事情,既要人力,又要物力。但是先生在抗战一开始时,就已预做了日后复校的准备工作。他明白南开学校的建立是由于社会人士的支持,将来南开复校,也是离不开社会人士的支持。所以他在平时就是尽力联络各方社会人士,把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介绍给他们,使他们对这个培养民族新人的学府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他还明白,在当时南开校友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在平时,他极注意校友会的活动,设置专人负责校友的联络工作,出版校友会刊,年年校庆日召集校友大会,经常把他的复校计划向大家讲说。

大学部整个由昆明迁回天津,整修剩余未被破坏的校舍,又由国民党的天津市政府在市内甘肃路拨给了一所原日本学校作为南大东院,招生开学。有一些抗战前散去的老校工,今日听到南开复校,也都白发苍苍地回到学校来工作。人终是有感情的动物,不只是校友们爱这个学校,老师们爱这个学校,同学们也爱这个学校,以至曾经在南开学校工作过的老校工们,也爱这个学校。所以先生平日常说:“南开学校是南开校友的,是中华人民的。”这句话看来是一点也不错。

关于中学部,先生决定派喻传鉴、丁辅仁、王九苓几位先生先到天津来筹备复校,由丁辅仁先生负责南开中学复校的具体工作。在临行时,先生对他们说:“你们只是扛着这面南开的大旗去干吧!”后来在第二年(1946年)的夏初,我回到天津来,看到丁辅仁先生,他笑眯眯地用着东北口音向我说:“你看啊!校长给了我这面大旗,我扛着它到处真是无路不通。刚来时,中学部剩下的这几所楼,破坏不堪,大礼堂里空洞洞的一无所有,窗户上连一块整玻璃都没有,图书馆日本兵抢来做了马棚。现在呢?修理得焕然一新……一切教学设备等等全都有了,礼堂里收拾得像新建的一样,一排排的椅子,足可容纳下两千人,这些东西单是有钱也是买不来的,我们只是跑跑腿,动动嘴,就把这些事情办成啦,全亏这些位社会人士们、校友们,有出钱的,有出力的,没费什么劲,就全办好了,这不是奇迹吗?”

这一段复校史是顺利的。其中大学部、男中部、女中部都恢复起来了,只有小学部因为校舍全部被日军荡平,而小学教育因为学龄的关系,不适宜于大规模集中地办,所以暂时没有恢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