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两位南开校友荣获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更新时间:2022/09/19 阅读次数:

9月17日,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南昌大学举行,1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 南开大学1998级生物物理学本科校友朱永群和1992级生物系本科、1996级生物化学专业硕士校友沈晓骅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朱永群,现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等荣誉和称号;担任《科学通报》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等杂志编委。
朱永群教授长期从事细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病原菌致病机制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开创了致病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研究的新方式,发现了病原菌拮抗宿主免疫防御的多个全新分子机制,揭示了一系列全新的生物酶学活性,解决了领域内关于赖氨酸长链脂肪酰基修饰、线性泛素链调控等长期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为抗菌药物研制提供了新的靶点。相关的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Science、Cell、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PNAS、PLOS Pathogens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合作课题以及先前的研究工作也发表在Cell、Molecular Cell、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PNAS等杂志上,这些研究成果先后获得Nature Chemical Biology、Science Signaling、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等一流杂志的多次专文重点评述。




沈晓骅,现为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 沈晓骅实验室从独特的视角认识发育和干细胞分化中细胞命运决定的普适性规律。获国家杰青和求是杰出青年等奖励,现为《Cell Reports》编委。
沈晓骅教授致力于探索非编码核酸在染色质和基因表达调控中的新颖功能。从系统和分子水平上揭示非编码RNA、基因组重复序列和RNA结合蛋白,影响转录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的新模式;并从独特的视角认识干细胞多能性和细胞命运决定的普适性规律。其研究代表人类认识自身和生命复杂性的一个新方向,将为全面认识个体发育和人类疾病发生提供创新性的理论基础,对认识生物体多样性和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主要成果包括:(1)非编码RNA顺式调控邻近转录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普遍模式,为非编码RNA的功能预测提供概念性突破;(2)RNA和RNA结合蛋白反馈调控转录和染色质结构;(3)基因组重复序列是染色质区室化的遗传分子基础,并协同调控基因表达和染色质高级结构。


拓展: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由世界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先生提议,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生命科学技术奖项,旨在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和我国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促使生物技术产业的领军人物不断涌现。该奖项被誉为“我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成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2008年至今已评选十四届,共28位科学家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3位科学家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国际合作奖”,13位临床医生获得“谈家桢临床医学奖”,10位专家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132位青年学者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其中,共有24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成就奖,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临床医学奖。


祝贺两位校友!



来源:浙江大学校友会、清华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