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开校友导航
首页
首页
返回
登录
搜索结果页
新闻
新闻
返回
通知公告
南开新闻
总会快讯
分会动态
校友会
校友会
返回
会长致辞
总会简介
总会章程
组织机构
校友组织
活动
活动
返回
校友说
推荐活动
论坛沙龙
值年聚会
人物
人物
返回
大师风采
学子风采
校友访谈
行业精英
人在海外
南开声音
回忆
回忆
返回
南开情怀
母校印象
校史勾沉
服务
服务
返回
校友招聘
信息咨询
终身学习
校友卡
南开慕校
校内资源
校友之家
校友之家
返回
全部
生活服务
学习成长
事业发展
刊物
刊物
返回
南开校友通讯
八里台电子期刊
我要投稿
捐赠
捐赠
返回
项目捐赠
年度捐赠
下载专区
登录
南开校友
首页
新闻
通知公告
南开新闻
总会快讯
分会动态
校友会
会长致辞
总会简介
总会章程
组织机构
校友组织
活动
校友说
推荐活动
论坛沙龙
值年聚会
人物
大师风采
学子风采
校友访谈
行业精英
人在海外
南开声音
回忆
南开情怀
母校印象
校史勾沉
服务
校友招聘
信息咨询
终身学习
校友卡
南开慕校
校内资源
校友之家
刊物
南开校友通讯
八里台电子期刊
我要投稿
捐赠
项目捐赠
年度捐赠
下载专区
通知公告
南开新闻
总会快讯
分会动态
胡海龙:“生活南开”与“社会南开”
来源:严修研究会 更新时间:2022/04/21 阅读次数:
4月10日,由南开大学、南开校友总会、严修研究会、张伯苓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从‘尚公•尚实’到‘允公允能’”学术研讨会——《严修纪念文集》首发式暨赠书仪式在天津成功举行。
张伯苓研究会理事,湖北公益创新研究会理事,《口述津沽:南开学子语境下的公能精神》一书的采访、整理者胡海龙老师在研讨会上发言。
今天会议,个人不揣浅陋谈六点,重点在第五点“老校友口述史项目”和第六点“‘生活南开’与‘ 社会南开’”,请诸位师长指教。
第一点,公能思想是一个集体的思想。
公能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对传统文化有传承也有全面的改造和创新。南开可能是全国唯一有自己原创思想体系的学校,南开的文化自信应该在这里。个人认为,未来老南开的价值会远远超过西南联大,原因是南开有公能思想。所谓“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公能不仅是校训,某种意义上是民族的“族训”。公能校训是张伯苓校长提出来的,但严修先生以及张彭春、喻传鉴、章辑五、雷法章、何廉等都为丰富公能思想做出了贡献,这方面以往的研究还存在空白。
第二点,严修先生与贵州。
这次出版的《严修纪念文集》收录了贵州学者熊宗仁先生的文章《严修与近代贵州知识阶层的觉醒》,严先生担任贵州学政期间,无论是创办书院、开新学风气、培养人才、移风易俗,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身后贵州出现了一个人才高峰。他在贵州积累的经验,对日后他在学部的教育理念和举措肯定是有影响的,很可能也影响到了南开的办学思路。贵州三年,让他有了南方经验、山区经验、少数民族地区经验,丰富了他办学的社会视野、历史视野以及地方文化视野。他这一段“开辟的经验”是日后南开pioneering spirit的先声,他也有理由被视为西部开发的先驱。
第三,大南开的校史研究。
南开的校史是一个整体,重庆南开中学、蜀光中学以及重庆市档案馆等收藏了海量的有关南开的史料,重庆南开中学校友会收集的不同年级的通讯就有一千多册,但这些资料尚未得到系统利用,天津和西南地区的研究力量的整合也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西南联大研究已经建立了网络数据库,将来有无可能建立南开研究的数据库?
第四,南开与地方的研究。
有些研究是可以做得非常深入的。如西南联大尤其是师范学院与云南基础教育,南开学校与重庆城市发展、重庆城市精神,再如郑通和与抗战时期的甘肃教育,“二汽”的奠基人饶斌与东风精神、十堰城市精神。如果结合地方校友会以及各省高校相关学科校友的研究力量,应该是可以出很多成果的,这对在不同省份弘扬公能精神、传播公能思想会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第五,关于老校友口述史项目。
2020年年底,在问津书院、张伯苓研究会、天津古籍出版社的支持下,我出版了三卷本《口述津沽:南开学子语境下的公能精神》,书中收录了四十多位南开老校友的口述,涉及了包括西南联大及附校在内的十一个学校,以重庆南开中学老校友为主。现在口述采访工作仍在进行。个人进入校史研究领域是以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其机缘有两条线。一是在基层农村从事公益实践多年,偶然想起南开的校训是“公能”,也有一个“公”字,会不会和公益有什么关系?从此开始阅读张校长的著作,发现他的思想与公益事业完全相通,而且操作性非常强。二是十多年前在互联网上发现重庆南开中学1949级(今称“届”)老校友陶恒生先生办的网站“南开通讯”(陶老的父亲是陶希圣先生)以及《四四萍踪》等级友通讯,了解到这些老前辈有着超强的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且工作出色,能力全面,多才多艺,会生活,善合作,可以说张校长讲的愚、弱、散、私在这些老校友身上是看不到的,这也证明南开教育改造国民性、改造文化是很成功的。以重庆南开老校友为主体的老校友群体,是张校长最后的亲传弟子,对他们进行记录、研究意义自不待言,对思想史研究都会有重要意义。重庆南开私立时期的年份下限是1952年,1952年毕业的校友现在都有88岁了,记录工作极为紧迫。
第六,“生活南开”与“社会南开”。
原黄梅五祖寺方丈净慧法师曾提倡“生活禅”,我们也可以提倡“生活南开”的概念。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精神,可以体现在、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家庭生活中,朋友交际中,日常工作中,社会交往中,南开的一些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如公平、公正、公开、平等、民主、活泼、幽默、包容、团结、合作、责任分担、共建共享、独立思考,这些都是可以践行的。南开的话剧、体育,还有一些“校园非遗”,包括游戏、野猿队、火棒舞、绰号文化等,也都是可以在生活中传承和创新的。上述老校友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生活南开”的榜样。
所谓“社会南开”,指的是在社会领域弘扬南开精神,造就“允公允能”的社会小氛围和公能的国民。张伯苓校长所谓“教育救国”,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他说得很清楚,“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所以他预期的教育对象,不仅限于南开学校的学生,而应包括全民,南开体育就是面向全民的。比如公益事业,其本质就是社会教育事业。张元龙先生曾经谈到,南开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公益项目,那么我们也可以说,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就是公能教育的社会延伸实体,是不挂牌的南开学校。建设南开,未必局限在南开系列校范围内,
哪里有公能精神,哪里就有南开。
依托公益实践直接从事社会教育,体制的限制比较小,和张校长治疗愚、弱、贫、散、私五病的初衷也更为切近。对于南开人来讲,有必要把学校公能教育和社会公能教育打通,校友创办的公益组织和从事的公益项目,理应得到广大校友的支持。适当的时候,是不是还可以成立南开公益校友会。
社会上的南开,还可以是企业。重庆南开中学校董卢作孚先生说自己“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在南开老校友中,创办台积电的张忠谋先生说,他一生的经营理念不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八个字;八十年代高雄港务局局长袁昌炎先生拟定的“强固团队精神,促进合作进步”等八项管理方针,其精神和公能校训也是一致的。公能思想与企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都是值得研究、实践的课题。
前面谈到了严修先生与贵州。抗战爆发后,方显廷先生任主席的全国乡村建设委员会把总部搬到了贵阳,并在今惠水县建立实验县,南开又和贵州结下情缘。三十年代,南开大学对华北的乡村建设介入是非常深的,并且在本市的静海建立了乡建实验区。乡建前贤晏阳初先生、卢作孚先生和张伯苓校长是知交好友,他们三位对“民族之大病”,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认识都是非常接近的。晏、卢二公的思想体系与张校长也非常接近,某种意义上他们的思想也可以视为公能思想,他们的乡村建设、平民教育实践可以视为社会公能教育。
公能思想是知行合一的,今天的乡村振兴大业,南开校友不应该缺席,公能思想也不能缺席。南开可以建在祖国的山河大地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