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南开校友总会副理事长、张伯苓研究会顾问、张伯苓先生后人张元龙在论坛上致辞
昆明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块圣地:79年前的这个月,西南联大在昆明开课。
在美国,有人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在中国,虽然不敢说先有西南联大,后有新中国,但是西南联大对新中国发展成长的贡献,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
西南联大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成立的,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火种,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激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联大的校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刚毅坚卓”。“刚毅”一词来自《礼记》:“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南开对此特别有体会。1944年12月,日军逼进贵阳,眼看就要攻入大后方。国民政府高官在重庆的子女纷纷请假,要从重庆撤离。伯苓校长在操场召集大会说:我们从天津撤到重庆,已无路可走,今天就是要和大重庆共存亡!退学可以,请假不准!1945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复原。清华、北大是国立,资金雄厚,复校顺利;南开是私立,复校极为困难。南开校友、当时的天津市长杜建时来看望校长:“听说您最近心情不好,有件事告诉您,让您高兴高兴。我在国民政府清查汉奸,名单里没有一个是南开学生。”校长说:“这个消息比我得到奖章还高兴。”士可杀不可辱,南开就是一个不出汉奸的学校。
去年10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校园文化时,脱稿讲到大学的校训,分别念了四所学校的校训:北大、清华、南开和武汉大学。他高度评价了我们的校训,说这些校训都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北大校训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燕京的是民主科学。)清华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武大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我最喜欢南开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因为它既是最具家国情怀的校训,也是解决当今社会中公私之惑的一剂良药。看看吧,有哪个学校在校友总会的号召下,不分地域、不分体制,十几个系列校聚集一堂?哪个学校一个校训、一个校歌、一个校风,延续一百年?究其原因,我想,是大家都在默默地追求南开特有的、一种“士”的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几经外辱内乱,亡国而不亡种,靠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靠的是文化的承载者——“士”的精神。什么是“士”的精神?我认为顶起码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说严修、张伯苓、梅贻琦、黄钰生、杨石先是当时“士”的代表,南开就是一个培养“士”的学校,南开的精神就是“士”的精神。几十年来,我们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引进资金,通过WTO引入贸易规则,今天我们要通过“一带一路”贡献优势产业,输出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我们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为世界做贡献,获得世界人民的尊敬?我们曾经错过了大航海、电气化、工业化时代,受到了《国富论》、《资本论》、《进化论》、《论自由》和《社会契约论》等等的启迪。今天是知识大融合的时代,《历史的终结》、《思想市场》、《未来简史》、《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等社会名著影响着世界,但是,依然没有听到多少我们的声音,仅靠一千年前的文明,靠发明厚黑学,发现潜规则,是无法立于民族之林的。居安思危,才能激发出联大当年的激情。今天的世界对“士”的要求,已不仅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是更多的仰望星空的境界。我们不仅要跟上世界潮流,更要站到世界潮流的前面。希望广大校友实干、苦干、“傻”干,撸起袖子干,以实际行动赋予“士”新的时代精神!
1944年,纪念南开学校建校40周年之际,张伯苓校长豪情满怀地说:“南开之事业无止境,南开之发展无穷期,所望我同人同学,今后更当精诚团结,淬砺奋发,抱百折不回之精神,怀勇往直前之气概,齐心协力,携手并进,务使我南开学校,能与英国之牛津、剑桥,美国之哈佛、雅礼(耶鲁)并驾齐驱,东西称盛。是岂我南开一人一校之荣光,实亦我华夏国家无疆之光辉也。”
这就是我们先贤们的中国梦。让我们铭记先贤的殷殷嘱托,传承南开的宏图伟业,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刚毅坚卓,奋勇向前,以“大南开”的事业布局谋篇,续写南开发展的华彩篇章,共同创造南开新的百年辉煌!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张伯苓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