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师生校友代表参加西南联大80周年纪念暨联大精神研讨会


更新时间:2017/11/03 阅读次数:

  联大1.jpg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吴军辉)11月1日,西南联合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90多位联大老校友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4校师生及众多专家学者一同,追忆艰苦岁月,共叙联大精神。南开大学师生校友代表参加了纪念大会暨联大精神研讨会。

联大3.jpg

联大4.jpg

  95岁的西南联大物理系1938级校友、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回顾了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历程。他说,自己很幸运曾经有七年在西南联大学习、研究,这为他后来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8岁的西南联大社会学系1945级校友、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彭珮云说,自己是最后一届西南联大学生,也是那一届最小的学生。西南联大的氛围对其一生有重要影响。

  93岁的西南联大机械系1943级校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表示,西南联大的经历值得珍惜,西南联大是一个奇迹,它的经验犹如宝藏,需要我们好好发掘。

联大2.jpg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西南联大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天更要继承和发扬联大的办学精神和办学传统,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发言中,代表南开师生校友向光荣的联大致敬,分享了他对联大精神的认识。

  “80年过去了,人们对西南联大的研究却越来越热,这是为什么?因为,时代需要联大精神。”龚克说。

联大5.jpg

  什么是联大精神?龚克认为,联大精神,突出地体现在“刚毅坚卓”的校训中,体现在“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里,体现在至今矗立在昆明联大旧址和北方三校校园的纪念碑上。西南联大纪念碑上,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人称“三绝”。

  “其实,联大纪念碑最‘绝’的,是碑阴纂列的‘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它反映了联大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实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的‘一绝’。所以,联大精神首在爱国担当。”龚克说。

  龚克认为,联大精神其二是育人自觉。联大之爱国,不凭标语口号,而是凭做实的高水平教学科研。联大师生坚信中国不会亡,视抗战为中兴之业,他们“笳吹弦诵在山城”,在茅草覆盖的校舍、铁皮屋顶的教室中,凭简陋的实验设备,恢复建立了十多个研究所,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仅十年后就有两位联大学生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联大学生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栋梁。

  “联大先贤凭什么创造如此奇迹?凭的就是将‘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的为中兴业育人杰的民族自觉!”龚克说。

  联大精神其三是团结协同。“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何以能“同无妨异,异不害同”、“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呢?有人从学缘关系上解释。例如:南开校长张伯苓是清华校长梅贻琦的老师;冯友兰北大毕业,又作清华文学院长;北大的胡适是南开的校董,也是全美清华同学会总会长;北大的汤用彤、饶毓泰、江泽涵,清华的梅贻琦、朱自清是南开校友;南开的黄钰生、杨石先又是清华校友,等等。

  龚克认为更重要的还是三校对于办学救亡使命的自觉担当,因而能置各校局部利益于度外,才能“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当年,三校没有为争“当头儿”而勾心斗角,也没有只认“第一”的评价体系隔阂其间。“今天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像联大那样在民族复兴的共同使命下实施协同创新,同时也要革除种种不利协同的评价弊端。”龚克说。

  联大精神其四是科学民主。“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三校师生是在崇尚科学、追求民主、抗战救国的旗帜下团结在一起,并坚决捍卫学术自由。“今天,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下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实行百家争鸣、民主办学,恪守科研诚信、克服虚华浮躁,已成大学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龚克说。

  龚克提到,联大纪念碑的碑文最后说,“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联大前辈们想要告诉“来哲”什么呢?

  “是刚毅坚卓的爱国担当、为国育才、团结奋斗、科学民主以成‘旋乾转坤之功’的伟大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发扬这样的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秉公尽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栋樑之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此告慰联大前哲!”龚克说。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陷落。8月,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陆续南迁。1937年11月1日,三校在湖南长沙组成了国立长沙联合大学。一个月后,迫于形势,全校师生继续西迁,最终于1938年4月2日在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三校各自北归复校。西南联大办学八年间,弦歌不辍、作育英才,为中华民族存续了文明的火种,培养了一大批爱国报国之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