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代表杨明伟:从学长周恩来身上看南开人应有的样子


更新时间:2025/09/24 阅读次数:



尊敬的校领导和老师们,亲爱的2025级的各位同学:


我是1985级哲学系的学生,还兼着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的会长,非常荣幸作为校友代表来参加今天的开学典礼。此时我非常高兴和激动,这是给历届校友的荣誉。


40年前的今天,我跟大家一样,兴奋而光荣地进入南开园,第一次亲近马蹄湖、新开湖,顿时感受到南开校园之美。但是进入校园以后,我感受最深的还不仅是校园之美,而是这里的温暖。南开的校园是温暖的,因为这里有我们亲爱的老师、友爱的同学,还有我们伟大的校友——周恩来总理。习近平总书记说“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刚才雨露校长提到“家长们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南开”。我认为各位家长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选择。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当年我们的学长周恩来是个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会选择南开。


周恩来当年跟每一位新同学一样,也参加过开学典礼。周恩来是1913年8月19号进入南开学校的,1919年9月25号他参加了南开大学第一届新生开学典礼,见证了我们南开大学的开张仪式,成为我们南开大学的第一届校友。在第一届开学典礼上对周恩来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我想就是当年我们的老校长张伯苓先生讲的:当前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南开大学也在艰难中创办,将来能否发达全靠在座的诸君。老校长还讲到:大家要树立起志向、树立起希望,并盼望诸君努力去实践。


从南开学校到南开大学,“树立希望、树立志向”的意识在周恩来心中影响是巨大的。110年前,也就是1915年,周恩来当年在南开写下一篇文章《尚志论》,就是表达他的志向的。在这篇文章当中,他一开始就分析,一个人成功的秘诀首先就在于要立志。他把希望和立志看成是一回事。他感叹说,如果没有在一开始就树立志向却能够成功,这是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周恩来在文章中提到了古代“闻鸡起舞”的刘琨——就是倡导一种勤奋刻苦、自强自律、艰辛付出的志向;他还提到古代“击楫中流”的祖逖——就是提倡一种立志报国、奋发图强,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志向。从周恩来作文发出的希望之问、志向之问当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在他的思想和精神世界里,核心内容就是要立下为国为民之大志。


当时的周恩来也就是十七、八岁,跟我们现在在座的同学们岁数差不多。而在这之前的1911年,年仅13岁的周恩来在东北上小学期间还立下了一个著名的志向,就是“为了中华之崛起”。六年以后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又给同学写下了一句临别赠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我们现在常说“这个盛世如您所愿”,这个“愿”就是从周恩来总理那一辈人的这个“愿”来的。


从那以后,“为了中华之崛起”“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样的人生志向就始终伴随着周恩来的人生历程,也成为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奋斗和民族振兴的关键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识性概念。


从南开毕业以后,周恩来一直念念不忘南开对他的教育和全方位的影响。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现在就铭刻在我们南开校园里——就在周恩来总理的雕像下:“我是爱南开的”。周恩来爱南开的什么呢?我体会,他爱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及其倡导的求实求新的氛围。南开的教育既要求有为公之初心,也要求有为公之能力,要在日新月异当中善于创新发展。周恩来离开学校后,就给自己提出了三条要求:“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


这就是我们南开第一届学长周恩来在南开期间的样子。我想,也是我们南开人应有的样子。

愿我们都像我们的学长一样,做一个心忧学校、心忧集体、心忧国家、心忧民族的南开人。一句话:心忧天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以“做事要实在”的态度去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后,祝各位新同学在南开园里日积月累、每日精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