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南开大学5000余名硕博新生报到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2/09/02 阅读次数:

金秋九月、阳光正好,美丽的南开园草木葱茏、生机盎然。随处可见的迎新横幅、往返不停的接驳大巴、奔跑忙碌的“青莲紫”志愿者、翘首以待的学院师生、创意满满的迎新礼物……


9月2日,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氛围中,南开大学迎来了2022级硕博新生。

新生大数据显示,今年,南开大学共录取研究生5779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4965人,占比85.9%;非全日制研究生814人,占比14.1%。在全体研究生中,博士生1349人,占比23.3%;硕士生4430人,占比76.7%。从录取人数来看,排名前五位的学院分别是:商学院718人、化学学院526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482人、经济学院379人、医学院317人。


2022级研究生整体男女生比例为0.74:1,其中博士研究生男女比例为1.06:1,硕士研究生男女比例为0.66:1。年龄方面,博士研究生仍以“90后”为主,占比90.1%;“00后”也开始读博,占比6.1%,最小的博士生出生于2001年,一共9位同学;硕士研究生中“90后”与“00后”已是主力,分别占47.8%、45.8%,其中最小的硕士生出生于2004年,一共2位同学。


带着满满的憧憬和期待,2022级硕博新生即将在南开园开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研学之旅。


受近期天津及全国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在迎新工作中采取了严格的防疫举措,从“三站一场”专车接站,到测温验码验证入校,再到校园各处的防疫提示,学校全力筑牢校园疫情防线、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同学,你从哪里来?报到流程还顺利吗?将要就读什么专业?未来有什么打算?”上午10点,校长陈雨露来到八里台校区西区公寓迎新现场,与2022级研究生新生亲切交谈,听取各学院迎新工作介绍和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等情况。陈雨露表示,学校将竭尽全力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希望同学们以南开为家,树立远大理想,炼就过硬本领,潜心科研,成才报国。

“吃了南开味道的月饼,就不想家了。”在绿色通道点位,陈雨露详细了解学校研究生奖助体系情况,并为新生赠送南开月饼,提前向同学们致以中秋节问候。


陈雨露还亲切慰问了参与迎新工作的师生员工,向他们的热情服务、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克欣,校党委常委于海、李向阳,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负责人一同参加慰问。


为了迎接新生到来,各学院精心准备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迎新活动和新生礼物。文学院特制了原创入学邮戳,并邀请新生写下“开学一封信”,表达对未来自己的期待。物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今年都将迎来学科建立一百周年,两个学院都为新生准备了学科百年主题文创礼品,引导新生了解学科百年历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每一位新生赠送《共产党宣言》,希望新生在马信马、在马学马、在马爱马、在马建马、在马行马。哲学院今年将迎来哲学院(系)重建60周年,赠送哲学经典、“测测你像哪位哲学家”、哲学站火车明信片,新生礼带着浓浓的学术味。金融学院的“入学门”仪式感满满,希望新生永远铭记“公能日新、爱国奋斗、心系国家、服务社会”的情怀与志向。汉语言文化学院的新生礼是一个南开地标主题剪纸创意台灯,由该院2022届毕业生的创业团队设计制作,赠送给2022级新生,以此传承一份浓浓的南开情。


在数学科学学院的迎新点前,来自吉林长春的李鉴轩顺利办理了报到手续,接下来他将在概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研究学习。热爱数学的他表示,南开大学一直是心目中的“梦中情校”,“南开的数学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陈省身、吴大任等名家辈出,师资力量很强,非常期待在这里开启新的数学科研之旅。”


文学院2022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赵可欣、化学学院2022级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苏正辰都来自本校。过去一年,他们作为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分别前往甘肃庄浪县、新疆阿勒泰地区担任高中老师。如今再次回到南开园,他们倍感亲切。“这一年的支教经历收获很多,我们把南开故事、南开精神带到了祖国西部,至今难忘谈起南开时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目光和对知识的无限渴望,这将激励自己在南开园继续好好学习、砥砺奋斗。”

王本科(右一)

金融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本科完成报到后,马上加入了学院的迎新工作。“拥有志愿者和新生的双重身份既让我能够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入学的喜悦,也使我满怀对未来的期待与热爱。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锤炼南开金融人的品格,与师生共同学习,结良友携手进步,为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下圆满句号。”


据了解,南开大学实施“奖助酬”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通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公能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集中困难补助金、临时困难补助金、助学贷款;助研、助教、助管和兼职辅导员津贴,以及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实践岗位等方式,为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