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七届“海棠雅集”在南开大学迦陵学舍举办,这一传统文化盛会首次“落户”南开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界及传统文化界人士聚会于此,赋诗吟咏,竞相唱和。
自清末起,“海棠雅集”便在恭王府举行,盛于民国,后一度因故消歇。2011年,应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提议,海棠雅集在恭王府重启。而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与海棠雅集的“历史情愫”则有76年之久。今年,因叶嘉莹之影响力,并考虑她年事已高,第七届“海棠雅集”特将活动地点设于南开大学迦陵学舍。
得知第七届“海棠雅集”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分别寄来贺信,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分别宣读了两人的贺信。
温家宝在贺信中说:“您(叶嘉莹)虽年事已高,但仍念念不忘‘要见天孙织锦成’的追求,把一切都献给了古典文学、诗词和教育,让人心永远向上、青年永葆青春。您的精神,您的诗词,您的爱国情怀,教育和激励那么多的年青人,您应该为之自豪。祝海棠雅集活动成功!”
马凯在贺信中说:“叶嘉莹先生为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创作、著书、讲学。特别是启迪青少年,做出了突出贡献。向她致以崇高敬礼。”

见到几十名慕名前来的“诗友”,叶嘉莹神采奕奕,介绍了她与“海棠雅集”的“不解情缘”:1941年,17岁的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当时恭王府便是辅仁大学女校读书上课的所在,“海棠雅集”之盛况让她向往不已。“海棠雅集”在新世纪重启后,她曾多次出席。
30多年前,周汝昌先生写下《恭王府考》一书,赠与叶嘉莹,她遂赋诗三首以酬,当时身在海外的叶先生,想起年少念书时的人和事,恭王府的朱门、门外的石板都历历在目,恭王府靠近西海,风景十分美丽,每到海棠花开,师生作诗题咏。当时正值战乱,诗多寄托感时伤怀之意。
弹指一挥间,“我虽衰、国运今兴起。”叶嘉莹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悲欢离合,恍然若梦,感慨不已,她对大家为“海棠雅集”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表达了深切的感谢,并在现场吟诵了迦陵学舍落成时所作《水龙吟》:“迦陵学舍初成,迎来王府双姝媚。长车远送,良辰共咏,桃夭归妹。沽水萦迴,燕云绵渺。意牵情系。想古城旧邸,南开新寓,身总在、黌宫里。老我飘零一世。喜馀年、此身得寄。乡根散木注,只今仍是,当年心志。师弟承传,诗书相伴,归来活计。待海棠开后,月明清夜,瞻楼头霁。”
“纵教精力逐年减,未减归来老骥心。”叶嘉莹表示,自己年岁虽然越来越大,但仍愿意为国家、为诗词尽一份力量。
文化部北京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介绍了“海棠雅集”的历史渊源,并向叶嘉莹颁发“恭王府海棠诗社社长”聘书,以感谢她对传播中华诗词文化做出的杰出贡献。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天津市文联主席陈洪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开展“海棠雅集”等高品质文化活动,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古琴协会会长、南开大学1955级校友吴钊的古琴表演《忆故人》,拉开了本届“海棠雅集”的序幕。大家先后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0周年”“造访迦陵学舍,共赏西府海棠”为主题开展三轮诗词朗诵、唱和,现场撰写诗词,并对佳作进行展示、讲解。活动中,还开展了行香仪式以及瓶花艺术、古琴、昆曲、茶道的展示。
时近下午,活动氛围仍热烈雅致,当主持人宣布本届“海棠雅集”落下帷幕,大家还在迦陵学舍与叶先生谈诗论词,久久不舍离去。
据悉,恭王府后花园内有海棠极茂,号称西府海棠,是恭王府特有的树种。在叶嘉莹先生定居南开园后,恭王府于2014年向她赠送两株西府海棠,并移植在迦陵学舍院内。今年海棠花期已过,为庆贺“海棠雅集”举办,恭王府与北京颐和园管理处合作,通过技术手段延迟了部分海棠盆栽花期,并于15日凌晨运抵迦陵学舍,雅集现场,十几株海棠花开正盛。
本次活动由文化部北京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华诗词学会、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共同主办。(记者 聂际慈 学生记者 陆雅婧 摄影
聂际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