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百年校庆】梁其姿院士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更新时间:2019/04/03 阅读次数:

3月22日,台湾“中研院”院士、香港大学讲座教授兼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梁其姿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以“清末穗港澳地区医学知识建构的全球在地化”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来自台湾“中研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南开大学师生代表100余人共同参加。

讲座前,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负责人向梁其姿颁发“百年南开大讲坛主讲人”纪念牌。

讲座中,梁其姿从四方面阐述了清末以来岭南地区医学知识建构的基础。她谈到,首先是在地域北方(中原)医学的交流。早期的《岭南卫生方》反映了北方医家对南方的认识以及北方医学进入南方的过程,而到清代以后岭南本土的医者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晚清广东大量医书的出版以及对本地本草的研究反映了这些声音的多样化;其次是与西方医学的交流,牛痘技术以及西方解剖知识传入岭南地区并实现了在地化,与当地的医学知识融合,建构了新的知识体系;再次是新医疗制度的出现,医院这一新式医疗机构在穗港澳地区建立,提供治疗的同时也培养了当地医生,使之“唐蕃医学并皆通晓”,中医医院也在这一时期出现,新的医疗机构实现了在地化;最后是地方自然风土与疫疾环境,对于鼠疫与脚气病的认识体现了地方风土对于医学知识建构的影响,“转水土”在长时间内被作为了治疗脚气病的方法。

梁其姿指出,从区域角度看医学知识建构,更能看出“中医”传统的多元性而非纯粹性。医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并不纯粹基于经典,贸易、移民、政治、自然生态、疫疾环境等均影响着这一过程。从这些角度探讨不同历史阶段的医学知识建构,不仅能够深化对医学知识传统的了解,也为历史增添了厚度。

讲座最后,现场师生就医学知识建构中的融合与冲突、医学史的意义等问题向梁其姿提问,梁其姿进行了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