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学子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创佳绩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更新时间:2020/12/04 阅读次数:

  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于11月1日在重庆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企业家、投资人等600余名代表参会。

  经与会专家评审,我校物理科学学院本科生李龙兴团队报告论文《三维非傍轴自加速光的实验实现》、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本科生向子豪团队报告论文《全双工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网络的跨层分析》荣获年会“优秀学术论文”奖(共20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蒋永恒团队国创项目“新型生物电促施肥系统及其机理探索”荣获年会“最佳创意项目”奖(共20项);物理科学学院胡毅、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韩士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鑫3位教师荣获年会“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奖项目总数并列全国第一。

  本届年会共有1000余所参与“国创计划”的高校共推荐875个项目成果,经“国创计划”专家组评议,遴选出202篇创新学术论文、200项创新创业展示项目和58项创业推介项目。我校向年会推荐3篇创新学术论文、3项创新展示项目和1项创业推介项目,其中3篇论文和2个展示项目入选年会。入选总数并列全国第二。

  获奖论文《三维非傍轴自加速光的实验实现》一文提出了一种在自由空间中调控三维非傍轴自加速光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空间光调制器在频谱空间内调控光波的振幅与相位,并借助相位补偿消除了光路中的球差。经相位调制的激光束通过傅立叶透镜进行傅立叶逆变换后,最终在实空间内产生三维非半轴自加速光。基于这种方法,旋转抛物面坐标系、长球面坐标系以及扁球面坐标系下沿圆轨迹传输的三种非傍轴自加速光的调控被首次实现。此文于2020年6月在物理学著名期刊Optical Express发表。

  获奖论文《全双工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网络的跨层分析》一文以环境反向散射网络的物理层和媒质接入层具有强耦合性的特征为出发点,创新性地提出了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网络跨层性能的表征和量化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对无源物联网设备的实际部署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已于2020年8月发表在SCI二区期刊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获奖创新展示项目“新型生物电促施肥系统及其机理探索”针对传统氮施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精准、高效、绿色的氮施肥方式:先利用硝氮在土壤中的高迁移性,使其迅速到达植物根部;再利用项目研发的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将硝氮原位固定为氨氮与根际土结合,避免其迁移污染地下水。项目已发现电活性生物膜厚度对硝酸盐还原途径的调控,验证了氨氮对水稻生长的优势。该项目组成员已在环境科学领域SCI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论文一篇。

  此外,由化学学院教师徐大振指导,化学学院本科生武润石、冯予、韩东阳承担的年会入选论文《不对称三芳基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在年会交流汇报环节表现精彩,获得专家一致好评。该项目研发出一种铁盐催化的三组分反应,通过形成邻亚甲基苯醌中间体一步合成三芳基甲烷类化合物,具有绿色、温和、成本低廉的特点。项目组还发展了一系列铁元素催化的交叉去氢偶联的反应体系,实现了非贵金属催化高效构建C(sp3)–C(sp3)键、C(sp3)–N键和C(sp3)–X(S/Se)键。该项目组成员已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SCI论文,其中包括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

  由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郝亚明指导,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刘思齐、李昀蔚 、李宇飞、王黎峰承担的年会入选展示项目“民族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围绕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三个脱贫任务艰巨、发展情况具有代表性的县进行抽样调查,从农业、工业、旅游业三个角度分析民族特色产业在脱贫中的作用,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较具普适性与可操作性的民族特色产业脱贫路径。

  自2007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创计划”以来,目前已有超过1000所本科院校、123余万名大学生参与,累计资助30余万学生创新项目,“国创计划”已成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项创新创业人才基础培养工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是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的一项重要年度性活动,已连续开展十三届,现已成为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参与学生最多、水平最高的盛会之一。南开大学每年遴选一百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历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均有南开大学本科生项目入围。

  据悉,南开大学历来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了“一中心、两系统,三层次、四平台、多模块”的创新教育体系。近二十年来,实施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8000项,参与学生30000余名。学生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有的在国际顶级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有的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有的被两会代表(委员)形成提案或被企事业单位应用。以本科生创新科研计划为平台,数以万计的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学校也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