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张伯苓先生(3)


更新时间:2017/04/12 阅读次数:

张锡祚著

南开大学档案馆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 整理


  三、少时好抱打不平


  久庵公继娶杨太夫人,生伯苓公讳寿春,后以字行,与叔父仲述公讳彭春兄弟二人,及姑母三人,长适许梓政先生,次适黄氏,三适马千里先生。久庵公生伯苓公时,年已四十三岁了,时当一八七六年,即清光绪丙子二年春清明日。

  伯苓公此后简称为先生。本来居长,久庵公因为前娶胡太夫人所生子女都夭折了,为的求其长命,当时邻舍有两个男孩,名唤大柱、二柱,后杨太夫人自天后宫(津人通称为娘娘宫)送子娘娘前拴了一个娃娃哥哥,就排行第三;又生了大姑母,排行在第四,到先生就排行在第五;而到仲述先生,因为是在久庵公五十九岁时所生,所以排行为第九。在当时天津习俗称呼,男子行几,呼为几爷,人们都知五爷、九爷的称呼,却不知其由来,社会习俗,也随着时代变迁,留此以作为日后的考据吧。

  先生幼年,颖异过人,见者都认识他的不群。少年时期,性情刚直,最好抱打不平,时常外出,路上遇见不平之事,就要上前去为人析辨是非曲直。遇有强梁不逊,不听劝告的,就捋起袖子来,向前相助被欺者,抱打不平。先生少年时力气甚大,时常因此打伤人,被打的人找到家里来讲理,久庵公唯有对着人谦谢认错,但事后对先生也不深责,常说:“不可因此伤了他的这一点正义之气。”

  先生幼年,正当家道中落,无力延师入学,而久庵公因为在几处兼任家馆,终日奔走,又不能携带儿子就读。当时有个同族人张竹坡,家道殷富,他的父亲在善堂里当会董,很有钱,为他请了一位家馆先生,教他念书,久庵公就为先生商请在他家就馆。读了一个时期,因为他家富家儿郎,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他家因想,花了那么多钱,请来了老师,自家的孩子不好好念书,倒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那里勤学苦读,太不合算了,就把老师给辞退了,先生因此失学。后来有位义学刘先生,设馆专招收贫寒子弟就读,先生因此得在那里就馆,直到后来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后来刘先生身故,先生怀念师恩,几十年来,一直与刘家通家往来不断,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