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总攻之年。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是一场硬仗。
打硬仗,精锐上。南开大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本校教育资源优势,在教育扶贫领域向对口帮扶的甘肃省庄浪县不断加力。
在庄浪,农村中小学生正在南开大学援建的一间间“公能”素质教育发展教室(以下简称“公能”教室)中,以“玩”促“学”,感受素质教育的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南开大学借鉴天津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鲁班工坊概念,并同中小学生特点结合,将“公能”教室再升级,两间开展劳动教育、锤炼工匠精神的南开大学鲁班工坊已经建设完成。南开大学还充分让研究生支教团、南开书屋、朗读亭等软硬件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让孩子们得到更好成长,为新时代教育扶贫提供“南开方案”。
“公能”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一间小小的教室,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
“‘公能’教室让学生的心回到了学校!”谈起“公能”教室,庄浪县万泉中学校长徐全运表示,这间教室不仅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更对控辍保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庄浪县韩店小学学生正在“公能”教室上课
小丰、小威、小西曾是让万泉中学老师颇为头疼的三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他们,甚至一度离校辍学,不管老师、家长如何劝说,都不肯返校复学。2019年下半年,南开大学援建的“公能”教室落户万泉中学。这间教室集科技、音乐、美术、书法等功能于一身,既有现代化的设备,以“硬实力”强基,更通过“爱国三问”主题墙等文化元素,传递“公能日新”的爱国理念,以“软实力”铸魂,培育学子爱国奋斗之“大公”,锻炼学子求索知识之“真能”,让庄浪中小学生感受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更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志向。
得知万泉中学建起了“公能”教室,小丰、小威、小西都主动回到了学校,并充分利用起教室的各种设备。在“公能”教室,他们可以操纵AI机器人、无人机,体验3D打印技术,自己组装电动车模型、并进行简单编程,用机械臂准确拾起、清理路上的“障碍物”……
万泉中学副校长高继平是该校“公能”教室的辅导教师,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小威用乐高积木拼装一个复杂的汽车模型,从下午六点多一直做到晚上九点半晚自习下课,三个多小时,他全程心神专注,做得有模有样”。
从濒临辍学到心回学校,万泉中学的老师们欣喜地看到,小丰、小威、小西不仅沉浸于“公能”教室,也在其他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体育生小丰每天很早就会来到学校操场跑圈训练,小威会在文化课上认真听讲,小西曾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在“公能”教育与心理辅导的联合作用下,得到了较大好转。
“万泉中学的600多名学生,全部来自当地村镇,目前全校所有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每周一三五都会定时来到‘公能’教室上课,实现了全校全员全覆盖。”徐全运认为,对学生要因材施教,每个同学的兴趣特长不同,有的同学就是动手能力很强,不能以文化课成绩一刀切,“公能”教室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
庄浪学生正在“公能”教室操作机器人
针对庄浪县农村学校多、学生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南开大学着眼于推动当地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化和高质化,加大力气援助庄浪乡镇一级的学校发展教育事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公能”教室建到乡镇去。
目前,南开大学和南开校友已累计投入近600万元,在庄浪建设了29个“公能”教室,这些教室正发挥着重要作用——韩店小学把语文、音乐、美术、科学课的课堂搬到“公能”教室,让其起到普惠性作用,受惠所有学生;郑河中心小学以“公能”教室设备为基础,开辟一层楼的“公能”空间,充分发挥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
2020年,南开大学和南开校友还将再投入360万元,新建17间“公能”教室,实现庄浪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乡镇初级中学、县城小学全覆盖,让3.5万余名中小学生受益。
“公”匠精神,助力劳动教育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的校训,在强调爱国为公的同时,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培育时代新人。
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教育支撑,南开大学将“公能”精神与工匠精神相结合,把“公能”教室进一步升级为南开大学鲁班工坊,在劳动教育中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目前,在庄浪实验小学与庄浪通化中学,两所南开大学鲁班工坊已投入使用。
南开大学鲁班工坊
鲁班被誉为中国工匠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据介绍,该工坊以“鲁班”命名,既为弘扬精工细作的大国工匠精神,也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南开大学鲁班工坊,记者看到有金木工机床教学套件、激光切割机、微型台式铣床、微型精密车床、台式2段变速曲线锯机、微型抛光机、机械虎钳等“硬核”设备,电钻、锯刨、卷尺等辅助器材,木工耗材也一应俱全。
南开大学鲁班工坊配备有多样且先进的木工设备
南开大学鲁班工坊不仅重视外在的技能培养,更重视内在的精神养成。每间南开大学鲁班工坊都有醒目的工匠精神文化宣传栏,“匠心独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以精神激励引导同学们争做新时代工匠精神传承者。
南开大学鲁班工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安全第一,南开大学鲁班工坊制订了严格的安全规定规程
部分原料及急救箱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南开大学鲁班工坊还特别制订了严格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与安全管理规定,并配备专用急救箱,严格依规操作,安全生产。
庄浪实验小学学生正在接受南开大学鲁班工坊培训
记者了解到,南开大学鲁班工坊的课程设计遵循由浅入深,从模仿到创新的原则,同学们首先学会看图、选材、切割、打孔、敲打和拼插、粘贴等基本技能,了解各种传统工具的常识和作用。随后进行模仿制作,通过使用部分工具和材料制作教学套件中提供的小木工制品,掌握锯木、刨削、组装等技能,各类自动化机床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空间想象力,了解传统工艺和现代机械加工。最终让学生掌握榫卯等复杂结构的高级技能,三维设计、3D打印和激光切割的原理和应用等,实现木工作品的独立创作。这其中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一件制作、完成一个任务、进行一项设计、形成一样产品来开展学习实践。
大国工匠的核心能力在于勤劳和创造。学生们在南开大学鲁班工坊能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并在劳动教育实践中,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启发创新思维,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实现增强劳动意识、提升科学素养与坚定文化自信三者的互相促进。
南开大学鲁班工坊将“公能”精神与国家所需的“工匠精神”相结合
“建设南开大学鲁班工坊,不仅为训练具备精湛劳动技能的工匠,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工匠成为‘公’匠,真正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南开大学扶贫办负责人说。
“公”字当先,让教育更有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切投入都应落在“人”上,既要有“硬件”,更要有“软件”。为此,南开大学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智志”双扶打好教育扶贫“组合拳”。“公能”教室、南开大学鲁班工坊等,都是南开大学在教育扶贫硬实力上的投入。为了让教育真正做到“有效”,南开大学还充分动员、发挥人的作用,师生全力投入、东部西部协作、线上线下并行,以言传身教带动庄浪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
南开大学“有效教学团队”,为当地学子开设英语支教课程
“你的英语,我来助力!”这段时间,正在庄浪四中支教的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络南开大学“有效教学团队”,为当地学子开设线上英语支教课程,南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6名骨干教师、各学院13名高考英语平均分140以上的优秀学子共同授课,从听、说、读、写的多维度训练到全方位英语技能提升,从学习方法的分享到英语文化的拓展,助力当地学子学好高中英语课程。
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正在给庄浪学生上课(资料图片)
2016年,南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庄浪支教,至今已有4批16人次。老师是个良心活,他们根植庄浪大地,怀着执着的理想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与当地教师一同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效作为检验工作“有效”的标准,把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扣在西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暂时无法返校复课的情况,他们“离校不离教”,积极为庄浪四中学生线上答疑、开设线上兴趣小组,还针对因复课推迟而面临升学压力、产生消极心理的学生开发了“四中树洞”这一线上心理疏导平台,引导学生养成居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积极的日常思维习惯,与孩子们就成长烦恼、人际沟通、学习方法等多方面问题交流沟通,进行心理疏导。目前,他们已全部返校复课。
南开大学“朗读亭”
他们还积极引导学生使用南开大学捐赠的“朗读亭”,同学们争相诵读中外经典名篇。据了解,庄浪四中的朗读亭自2018年11月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超6000人次上传朗读作品。还有当地学子通过朗读产生了对播音主持的浓厚兴趣,多次向支教团成员咨询专业报考事宜。
此外,南开人通过师生同行暑期社会实践、“青马班”社会实践教学、“公益晨跑”项目、“新时代美丽乡村”主题采风等活动,来到庄浪调研支教,助力教育扶贫。
不仅“走进来”,还要“走出去”。南开大学近年来积极组织庄浪高中学生赴津参加“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在一场场院士讲座、科学实验、参观学习、师生交流活动中,让庄浪学子走出关山,学科学、长本领。
据悉,南开大学还通过南开书屋(党建园地)党建先行带动教育扶贫,以教师培训和慕校建设提升当地基础教育水平,捐赠电子白板等教育教学设备资源,设立奖助学金激励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奋发图强,通过图书捐赠设立“公能书屋”等,丰富庄浪民众的“精神食粮”。
2020年春,庄浪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对南开大学而言,这正是深化帮扶的开始。“庄浪县脱贫摘帽后,对工作的要求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南开大学要按照中央要求和庄浪需要,切实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在教育帮扶、人才帮扶、智力帮扶等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产业帮扶、劳务帮扶、科技帮扶等方面找准着力点,拓宽帮扶面,确保拿出高质量的脱贫攻坚成果,交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答卷。”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强调。
“推动教育扶贫,南开大学一直在路上!”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时刻将脱贫攻坚放在心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要把教育扶贫融入当地长远的发展中。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不仅是设施的现代化,更是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材传授方式的现代化。南开大学为能够帮助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人生,帮助一户户贫困家庭斩断贫困的代际传播而感到荣幸。”
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拉开新百年发展大幕的南开大学,时刻不忘“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宗旨,牢记初心使命,深深扎根中国大地,携手甘肃庄浪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南开担当、南开作为,提供新时代教育扶贫的“南开方案”。
(文中小丰、小威、小西均为化名,部分图片由南开大学扶贫办及研究生支教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