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赵启正教授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9/11/05 阅读次数: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国家有了飞速发展,也做了许多好事,但我们却常常做得好,讲不好。有时候,我们不能总抱怨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够客观,更应想想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效果如何。” 10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做客“百年南开大讲坛”,在八里台校区省身楼为400余名师生带来了“国际视野的中国故事”主题报告。

 

  校党委副书记杨克欣为赵启正颁发“百年南开大讲坛主讲人”纪念牌。讲坛由南开大学教授、科技日报原总编辑刘亚东主持。

  赵启正在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从事新闻事业和学习新闻专业,应该懂得“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中国故事是中国真实存在和发生的事情,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对外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们认识一个国家总是从这个国家的故事出发,再到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当前,外国人讲中国故事存在不真实和不准确的情况,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显得尤为重要。

  上世纪90年代,赵启正曾担任上海浦东新区筹委会主任、管委会主任,由于在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的杰出贡献以及在浦东期间与众多外国政要、名人进行开放、坦诚、智慧的交流,被国外誉为“浦东赵”。他在报告中结合浦东开发开放的新闻宣传工作,讲述了怎样向外国讲中国故事。

  赵启正认为,故事可以驱动国家走遍世界,哪个国家的故事被其他国家知道得多,人们就喜欢这个国家,人们就和它亲切。浦东开发初期,当时国际上对浦东开发普遍存在质疑:浦东开发究竟是真的行动还是只是一句口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当年来上海时说浦东开发是“波将金村”,是一场为了政绩所做的骗局。然而随着浦东开发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政治家和企业家被浦东精神所感染。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来浦东时说,“如果我再年轻几岁,我也要来浦东投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问浦东后坦言,“当时我就认为,浦东开发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如今看看陆家嘴的成长,浦东用发展奇迹打消了世人的怀疑。

  赵启正还以“苹果和维C”作比喻,表示“在给外国人士开展传播工作时,苹果比维生素C更好吃”。他认为,讲述中国故事要讲述最能反映中国的故事,要以故事为载体讲述,“外国领导人走基层看一看,不能长篇大论汇报GDP(国内生产总值),要给他们尝尝农场里成熟的苹果”。

  “讲好中国故事也要从别人想要听的故事出发,加入我们想要对外传播的故事。”在谈及讲好中国故事的难点时,赵启正结合多年从业经验,指出语言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宗教信仰差别、历史遗留问题都是可能影响中国故事表达与传播的文化障碍。

  “故事比理论更接近生活,更接近真理。”在赵启正看来,世界上有一本很厚的书叫“中国读本”,这本书有14亿页,每个中国人都是其中一页,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这一页做好,中国的形象就更完美了。

  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上海市原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赵启正被众多外国媒体誉为“中国第一新闻官”、“中国的形象大使”、“问不倒的新闻发言人”。他近年来提出了“新闻发言人需要与媒体共同成长”“推广公共外交,高校责无旁贷”“公共外交、匹夫有责”“以舆论赢‘国缘’”等众多新锐观点,这些观点解答了很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著作有《向世界说明中国》(上、下)《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对话》《浦东逻辑—浦东开发和经济全球化》《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的101题》《对话中国模式》《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跨国对话——公共外交的智慧》《跨国经营公共外交十讲》《直面媒体20年》等,其中部分被国内外译为多种外语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