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他们盛装出席 共赴母校百年之约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9/11/05 阅读次数:

  创建于1919年的南开大学,在今年10月17日,迎来了她的百岁生日。

  这一天,八里台校区旗帜招展,人流熙攘,满头白发的老者与风华正茂的青年并肩而行,大家盛装出席,共赴与母校的百年之约。人群之中,多年未见,有的人红了眼睛,有的人咧开了嘴角,有的人激动拥抱,有的人诉说年少……重逢的喜悦和泪水,众多的归途和缘聚,都在今天的南开园里动人上演。

  “三所大学的百年校庆,我都参加了”

   

  黎凤鸣(中间蓝色)和校友学生一起交谈  摄影/史嵩

  上午8时许,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体育中心入口处,今年88岁的黎凤鸣和校友们正准备进场参加校庆纪念大会。耄耋之年的她,曾先后参加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在南开大学将迎来百岁生日时,黎凤鸣专程从两千多公里外的香港赶回天津,参加曾工作过的这所学校的百年华诞。“我离开南开大学40年了,今天回来庆贺南开百岁生日,至此,三所大学的百年校庆我都参加过,实现了我这一生中最大的愿望!”谈及此次回校,黎凤鸣很是激动。

  黎凤鸣于1949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法文,1952年经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1953年于北大毕业。1956年至1979年,黎凤鸣成为当时南开大学外文系唯一的法文老师,在南开园里度过了23年难忘的教书生涯。

  在纪念大会召开前,黎凤鸣见到了曾经教过的学生,在听到50年前的学生说“您是黎老师哦!”黎凤鸣非常惊喜,也十分感动,“好多学生还记得我,真好!”纪念大会结束后,黎凤鸣打算前往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我想去看看南开化学系我爱人的老朋友们,学院那里有他曾经的美好时光。”

  西南联大先贤后人的相聚

   

  摄影/王桢

  校庆当天,八里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十位西南联大先贤后人,在整整一百岁的南开大学相聚,回忆、讲述他们先人的故事。

  “张伯苓就是个奇迹,不仅是在南开的教育史上来说,乃至世界上的教育史上来说都是这样的。”作为张伯苓孙女的南京大学教授张媛贞,在现场回忆起了自己祖父的往事,不禁这样感慨道。

  “祖父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终身,我们有条家规,南开大学私立非私有,留德不留才,南开大学是大家的,我们都是南开的家属,是南开职员的一员,我今天就是回家了。”对于南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她也有着深切的理解和体会,有了“公”有了“能”,就要服务于社会,南开校训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社会发展进步的的时代要求,她笑着对青年学子们说:“百年南开在你们这代人手里一定会再创辉煌 。”

   

  赵蘅作画描绘座谈场景  摄影/王桢

  著名女画家赵蘅也来到座谈会,她的母亲是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的杨苡,父亲是著名翻译家段瑞蕻。满头银发,穿着枣红色的毛衣的赵蘅,在现场拿起画笔,描绘出这难得一见的相聚场面。

  她谈道,“这是我第一次来南开大学,感觉校园里面充满了生气。我一直很关注南开大学的发展,今年是南开百年校庆,我想把这些美好的回忆都留在画里。”

  今年78岁的59级南开老校友刘重来,在外甥的陪同下从重庆赶来给百年南开庆生。他的父亲是刘兆吉。抗战时期,刘兆吉曾在南开大学任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文艺心理学家 、心理学史家。

  刘重来对母校的感情很深厚,他是南开人,他的父母是南开人,他的外甥也是南开人,“我们是一家三代两地南开情。”

  在谈及父亲时,刘重来非常感谢黄钰生先生对父亲的帮助。“当年父亲生病,是黄先生把我父亲送到医院救助,在生活困顿时,也是黄先生给父亲介绍工作,资助路费。当时父亲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湘黔滇’步行团,由长沙徒步走到昆明。在路上,父亲不仅受到老师闻一多的启发,还受到黄先生的鼓励,从事采风工作,沿途采到民歌民谣2000多首,最后精选了771首编成《西南采风录》。这或许就是西南联大的精神和气骨所在吧。”

  白发老人与南开八学子

   
   

  摄影/蒲永河

  下午2时30分,八里台校区体育中心外,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被八名年轻学子簇拥着。这八名学子,是两年前携笔从戎、现已退役复学的南开大学“从军八学子”。老人名叫殷栋梁,今年79岁,是一名家住天津市北辰区的退休老人,感动于八学子携笔从戎的事迹,他两年来精心收集整理八学子的各类报道,并集结印制成册,在南开百年校庆之际,前来赠送集册。

  “这两年,我一直通过媒体报道追踪他们的足迹,这次是第一次直面接触!”殷栋梁将一本本册子逐一送给八名学子。殷栋梁告诉记者,他于1961年8月作为天津市第一批城市兵入伍,1978年从部队转业回津工作直至退休。两年前,当得知阿斯哈尔·努尔太等八名南开学子应征入伍的消息时,殷栋梁便开始关注他们参军入伍、在部队锻炼成长直至退役复学等情况,并收集整理《天津日报》等报纸的剪报。“总书记给南开大学八名学子回信,以及八学子在军营淬炼成钢的事迹,是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的生动体现,为广大有志青年树立了新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宣传。”殷栋梁说。

  阿斯哈尔·努尔太代表八学子感谢殷栋梁老人,他说:“现在我们已经回到校园继续学习深造,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谆谆嘱托,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继续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谱写爱国奋斗新篇章。”

  耄耋“哥俩”的久别重逢

   

  老哥俩的再次同框  摄影/夏睿哲

  马蹄湖畔的清早,92岁的刘国信在远远看见老伙伴——89岁的刘承禔后,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挥了挥手,上去和老伙伴紧紧拥抱,两人互相拍着对方的肩背,说着好久不见。

  作为1949级化工系的老校友,刘承禔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我们入校七十周年纪念。”双重纪念让此次返校意义重大。刘国信今天还特意戴了一顶八十周年校庆纪念的帽子,他们说,“每一次校庆,我们都会结伴回到南开,重走过去的路。”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毕业后,刘国信和刘承禔都一直深爱着母校,“我们以前入学时,学习和住宿都在胜利楼,其他地方都被日本人炸毁了,现在百年南开的发展很好,很多地方我都不认识了。”刘承禔先生捏了捏衣角,笑着说,“下一个百年啊,我们南开大学一定就是世界一流名校了!”在这个微凉却热烈的早晨,两位耄耋老人道出了南开大学璀璨的未来。

  还记得那年,那一个秋天,来到南开的第一天。主楼的窗、新开湖的波光、老图斑驳的墙、曾经那年轻的脸庞……多少在南开园度过的美好时光,始终萦绕在无数校友的心头。

  离开学校时还是青涩的模样,在母校生日这天,他们穿上笔挺的西装和精美的华服,带着无限的怀念回到这里,说一声“百年南开,生日快乐”,他们向母校深情告白,“南开永远年轻,我们一生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