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开大学百年华诞之际,10月24日,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座谈会暨《张伯苓教育佚文全编》首发式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服务楼举行。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委员会主席、南开校友总会理事长、南开大学原党委书记薛进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郭戈,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克欣,张伯苓嫡孙、全国政协原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伯苓研究会顾问张元龙分别致辞。南开校友总会名誉理事长、南开大学原校长侯自新作了书面发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人教社教育编辑室主任刘立德编审主持。 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该书编者、南开大学教授、校史研究室顾问梁吉生,该书编者、南开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张兰普,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储朝晖,张伯苓先生孙女张元良,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等。
会上,薛进文、张元龙、杨克欣、郭戈一同为新书揭幕。编者和出版社代表联合向张伯苓研究会、南开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天津第二南开中学的代表赠送了新书。 薛进文说,张伯苓校长不仅仅是教育家,更是伟大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民间外交家,他敏锐抓住当时民族国家发展中最迫切聚焦的问题,以自己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抓住问题、阐述思想,从而从另一个角度推动社会发展。希望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力支持下,有关专家学者能够推出更多更精彩的研究成果。 杨克欣代表学校向出席活动的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她说,张伯苓是南开系列学校创办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今天我们齐聚南开,研讨张伯苓的教育思想和精神、情怀,是对张伯苓先生的缅怀纪念,也是南开大学迈向新百年的精神动力,对于我们开创新时代教育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杨克欣分享了4点感悟:我们要办有灵魂的教育,南开的灵魂就是爱国;我们要办新时代的“公能”教育;我们要办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土货化”的南开教育。 郭戈说,张伯苓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本书为进一步研究张伯苓教育思想和精神提供资料。本书在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100周年之际出版,是我社对教育界前辈的致敬。希望今后加强和南开大学的合作,不断推出更好的作品。 张元龙感谢南开大学一直以来对张伯苓研究的支持,感谢出版社在出版《张伯苓教育佚文全编》一书过程中的辛勤付出,感谢社会各界对严范孙、张伯苓等南开先贤的缅怀,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具有中国士人精神的南开先贤们的不懈奋斗,才铸就了南开的辉煌,我们只有传承这样的精神,才能够铸就明日南开、国家、民族的辉煌。 侯自新在书面发言中说,张伯苓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梁吉生教授以极大的热情研究张伯苓教育思想和精神,做出很多开创性工作,出版大量著作和文章,是国内研究这一课题的权威人士,希望更多专家学者进入这一领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研究著作问世。 梁吉生饱含深情地回顾了编撰《张伯苓教育佚文全编》的过程和价值。他说到,有关张伯苓研究的原始文献记载着老校长的办学历程和初心,但这些文献散藏各处,不好为学者们所利用,我们以“绣花针”的功夫收集整理这些文献,同时把历史资料视为公共资产,以开放的视野把张伯苓文献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展现出来,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能够从这座思想宝藏中获得更多启迪。 张兰普介绍了《张伯苓教育佚文全编》的选编过程以及张伯苓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历程等有关情况。
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张伯苓教育佚文全编》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张伯苓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大学教育改革的价值和启示。《张伯苓教育佚文全编》一书收录的大部分内容属首次公开发表,充分反映了张伯苓先生的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其思想观念和人格风范,为深度认识张伯苓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历史依据。与会专家认为,本书是编者和人教社共同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南开大学百年华诞的献礼,希望广大学界同人能够从这本书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而奋斗。 张伯苓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体育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张伯苓毕生献身教育事业,创办了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及重庆南开中学,为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张伯苓教育佚文全编》是关于张伯苓先生珍贵历史学术资料大规模“采集”工作的最新成果,收录了1907—1949年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外报刊、图书及原始档案,包括与张伯苓有关的文章、序言、演讲、讲话、致词、谈话、公文、函电、译文等。本书编者从美国、日本、法国等海外渠道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这些新的发现对现有的张伯苓文献资料是一个有益的、难得的丰富和补充。该书可以为所有致力于教育研究的学人和关心教育的社会公众走进张伯苓的生平世界,体认他矢志教育、振兴中华的献身精神和光辉事迹、家国情怀,提供客观、翔实的资料,有助于人们全面、立体地认识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张伯苓。 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史研究室、档案馆负责人以及张伯苓研究会、天津南开中学、天津第二南开中学的30余位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