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系”校长聚会春城 研讨新时期“公能”教育


更新时间:2017/05/24 阅读次数:

      南开新闻网讯(记者 聂际慈 摄影报道)新时期南开系列学校各自开展“公能”教育有哪些好做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如何建设? 5月20日,南开校友总会第六届理事会2017年(扩大)会议暨第四届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在昆明举行期间,南开系列学校校长齐聚一堂,召开南开系列学校第六次校长圆桌会议,深入研讨新时期公能教育。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重庆南开(融侨)中学校委托法人、校友会理事长宋璞,重庆南开中学校长田祥平,四川自贡蜀光中学校长蒯晓牛,天津南开中学副校长马健,天津第二南开学校副校长璩巍,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院长张东升,天津南开翔宇学校校长李贵生,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吕国强以及特邀前来的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儋州市第一中学校长朱树松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常委、南开校友总会副理事长、张伯苓先生嫡孙张元龙应邀参加了会议。龚克主持会议。

      龚克指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教育的精髓,要让“公能”教育成为南开人特有的“文化自信”,在推动南开事业向前发展,争创“双一流”的过程中,要厚植公能教育之“根”。南开“公能”教育有着与时俱进的特质,要自觉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涵。当代南开人要以 “公能”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公能”教育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南开表达”和“南开实践”。

      璩巍介绍,“公能”是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前身是1923年由张伯苓先生创建的南开中学女生部)的文化纲领,为践行“公能”教育理念,学校通过强调“公、能、新”,塑造“未来公民”。在学校教育中,将校训中的“公”与“公民”之“公”相联系,着力培养身体健康、情智完善、心怀家国、放眼世界的“未来公民”。学校于2015年成立“未来学部”,建设“学科教室”,将教师的办公室与学生的教室合一,通过教学环境改变的“物理变化”,推动人才培养的“化学变化”。谈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璩巍表示,二南开让学生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鼓励学生“从自我到个人,从超我到社会”,并将道德修养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南开‘公能’教育需要通过课程体现”,田祥平表示,重庆南开中学(即张伯苓先生1936年创办的南渝中学)设计了全覆盖、“两条线”的公能课程体系,一条线是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到隐形课程 (即“公能”文化引领的环境氛围);另一条线是必修、选修到自修课程。通过这个体系建设,让学生自走入校门的第一刻起就开始“上课”,并使公能教育与核心素养发展衔接起来。他说到,学校开设的烹饪选修课,成了供不应求的“秒杀”课,很多学生表示,通过这门课除了学到了技艺,也拓展了自己的社交能力。针对学生评价,他表示不应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化为分数。

      马健说,天津南开中学明确要求南开学子,要具备“公能教育的文化烙印、领军人才的创新素质、大国青年的国际视野、幸福人生的健康基础”。他认为,“公能”二字最能概括南开教育的文化特色,学校的教育文化集中体现在课程文化上。为此,天津南开中学大力丰富课程形式,探索让课程走出课堂。南开中学开设了一门“义工”课,每名学生每年需要至少有40小时的社区服务,才能通过获得课程学分。马健还提出,要积极整合各类课程,克服“碎片化”缺陷,让学生通过课程文化具有创新意识、领军能力与健康体魄。

      在重庆南开中学从教几十年的中学特级教师宋璞认为,“大学校长要多与中学校长沟通”,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更有效地联结起来。他表示,南开“公能”校训确定于1934年,这距离严修、张伯苓1904年创立南开学校已有30年,经过长期教育实践凝练而成的“公能”校训,抓住了教育的本质,是跨越时空的教育宗旨。在当时可以唤起学生的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时至今日,也可以影响学生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习”“做人”与“兴趣”三个维度考量。

      蒯晓牛说, 自贡蜀光中学(由张伯苓校长于1938年接办)致力于以多种方式,推动公能文化从“外显”到“内化”,以“公能引领、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一轴两翼”的课堂行动。该校不仅积极将各类博物馆引进学校,还实行与家长配合的周末德育作业,防止“五加二等于零”。

      张东升、朱树松、吕国强和李贵生也先后发言,介绍了各自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实践、典型做法与学生培养特色,并就打破传统课堂形式、传承“公能”精神、学生客观评价等话题发表见解,阐述困惑。

      龚克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期的南开公能教育要适应国家发展的新要求,要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他说,当下过度的“分数导向”,给学生带来了“应试学习”的负面效果,教育的功能原本在于帮助学生超越自己而非超越他人,这就需要跳出注重考试、分分计较的学习模式,实现公能并进、全面发展。为此,南开大学正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改革完善,建立“公能辅学体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出台“体育不达标不能评优”的育人新政,发扬南开尊崇体育的好传统;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推进考试方式改革等,培养“为公之志向、奉公之操守、大公之襟怀”,致力于让南开学子会学习、善合作、能吃苦,拥有健康体魄,成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南开大学希望大学教改与中学教育改革更紧密地衔接,加强南开系列学校的合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南开“公能”教育成为世界教育的优秀品牌。

      今年是南开学校创办的第113年。1904年,南开学校在天津创建,并由一所中学堂发展成为涵盖大学、中学和小学教育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南开系列学校秉承着“公能”校训,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大批英才,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别具一格的“南开现象”。如今,像南开系列学校校长论坛这样的不同阶段教育机构负责人共同研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平台并不多见。龚克认为,“当年南开学校创始人严修、张伯苓先生从中学入手、建立涵盖大、中、女、小的完整教育体系,是极有深意的。它可以使南开教育透过不同阶段教育的具体要求、抓住教书育人的共同本质。现在,虽然系列学校地域不同、行政领导不同、甚至办学性质不同,但我们仍要继承严张的办学思想,以公能教育为共同事业,携手并进,立德树人。